中國節能產業網訊 全國兩會上,民建中央提出了關于發展低碳城市的建議。到2020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將達到58%-60%,屆時中國的城市人口將達到8-9億人,這勢必會推動城市能源消費量和二氧碳排放量的快速增長。因此,采取低碳發展模式,實現城市向低碳化轉型,已成為城市化進程的內在要求。
2010年,國家啟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廣東、遼寧、湖北、陜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慶、深圳、廈門、杭州、南昌、貴陽、保定8市被列為首批試點城市。試點目標著眼于研究編制低碳發展規劃,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積極倡導低碳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但總體而言,我國的低碳城市規劃發展所需關鍵技術尚不明晰,相關部門也很難進行有效的引導、管理和評價。
目前,我國低碳城市發展應該以能源低碳化、經濟低碳化、社會低碳化、排放低碳化的戰略目標為突破口, 根據發展低碳城市的戰略目標,中建中央提出了以下具體對策建議。 第一,以制度創新推動低碳城市發展。我國城市要向低碳化轉型,就要在政府層面建立起完整的制度體系,包括低碳城市建設的目標體系、行動計劃、推進機制,相應的法規和標準體系,并設立專門的機構負責政策的實施。
在低碳城市的制度安排方面,應加強能源立法,建立健全能源法律體系。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強化新能源開發利用的鼓勵政策。充分發揮財政、稅收、貿易、產業、政府采購政策的杠桿作用,引導和激勵各類經濟主體參與開發利用清潔和可再生能源、低碳技術和產品,引導消費者選擇低碳生活方式等。
第二,以科學規劃引領低碳城市發展。
1、是在城市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規劃方面,應提高高碳產業的規劃準入條件,降低其發展速度,加大其退出力度;加大低碳產業的規劃發展力度,提高各類企業的能源使用效率和排放標準,加快經濟結構向低碳化轉型。
2、是在交通規劃方面,應堅持公交優先的原則,優先規劃低碳出行的軌道交通和公共交通設施,同時保證自行車道和人行道系統完備。
3、是在建筑設計方面,應充分考慮以綠色建筑替代傳統建筑,進行建筑節能設計,采用供熱計量控制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術與產品,提高設計的合理性,延長使用壽命等。通過規劃手段增強碳匯能力,就要求在城市規劃中,多建生態景觀,少建體現“形象工程”的大面積硬地廣場和草坪廣場,多造樹林綠陰地,提高城市綠地單位面積的綠化功能和吸碳功能,保留自然山體和河湖水景,進行城市屋頂綠化等。
第三、以低碳技術支撐低碳城市發展。為克服制約低碳城市發展的技術瓶頸,我國應高度重視低碳技術的研發和轉化工作,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通過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重點攻關中短期內可獲得較大效益的低碳技術,尤其針對提高重化工行業能耗的新技術;整合市場現有的低碳技術,加以迅速推廣和應用;著眼于中長期,做好戰略技術的儲備。
同時,應加強國際間交流與合作,爭取發達國家的技術轉讓,如通過清潔發展機制引進發達國家的成熟技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