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備受市場關注的節能環保產業中的一顆新星,碧水源除了逐漸打造起MBR技術品牌外,其上市四天市值即最高達250億元的財富神話更為人樂道。碧水源所展現出的核心技術潛力、商業模式優勢和時刻引領產業升級的經營思維,正是其被市場熱捧的原因所在。
說MBR技術先進,原因似乎并不僅僅在于它聽起來有多么“縹緲”,而是基于國外多年應用經驗及其對于提高污水處理水質達標效果的事實。碧水源作為最早把這一技術引入國內的企業之一,并未只停留在重復引進階段,而是集中消化吸收掌握核心,進而推動成本的降低,從而獲得良好的經營業績。“技術為王”,碧水源用這一理念引領了產業良性發展,投資者沒有理由不認可。
在污水膜處理領域,碧水源從一開始便試圖從上游要資源、向下游拓展市場,甚至上市首次募集20億元資金就重點投向了技術研發和上游膜材料及組器的擴產上。碧水源的“三步走”規劃,著眼的都是企業在產業一體化領域腳踏實地的開拓,而非動輒百億、千億的產值目標數字。
目前,碧水源在國內大中型MBR項目的市場份額已占到70%。成績的取得,不僅得益于公司技術品牌優勢的發揮,更與公司面對行業共性的區域市場壁壘、政策依賴性強等劣勢時的主動突擊密不可分。污水處理項目一般多是市政類項目,地方保護主義嚴重。碧水源的秘籍就是與各地的市政類企業合資。2008年9月,江蘇碧水源成立,北京碧水源和無錫市市政公用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無錫高新技術風險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持股70%、20%、10%。2010年2月,云南城投碧水源水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碧水源和云南省水務產業投資公司分別持股50%。
公司副總經理何愿平告訴記者,目前,公司除穩固在北京市場的絕對優勢地位之外,還在全國六個省區建立了區域中心,由過去單純的“點對點”服務模式轉變為“以點帶面”,通過緊密配合地方政府,逐漸成為各個省區的污水處理骨干企業。預計今年底,碧水源在全國的市場布點將覆蓋到全國11個省區。
碧水源通過IPO,實際募集資金高達25億元。這樣雄厚的資金實力,使得碧水源能夠有資源整合上下游,提升技術水平。以這樣的實力做后盾,在未來的全國網絡布局上,碧水源將給競爭對手帶來巨大的壓力。
碧水源一路走來,思考的絕非單純企業如何壯大的問題,而更多的是行業面臨的統一命題——公司創始人文劍平曾對記者表示,面對國內日趨嚴重的水污染現狀,他反復思考后認為,唯有使污水“資源化”,才是解決水問題的關鍵。“污水資源化”,意即污水經處理后變成可利用和創造經濟價值的資源,這樣,才能兼顧水資源管理的社會和經濟雙重價值。文劍平創立的碧水源,一直在致力于實現這一終極目的,并在此過程中實現企業在行業中的價值。
碧水源的成長路徑應該成為眾多新興產業企業發展的共同選擇——時刻避免重復傳統產業的發展老路——就如同MBR之于活性污泥處理技術那樣,從理念到模式都徹底顛覆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