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爭取建立國內首個地方性碳交易市場的消息不斷升溫。9月27日,廣東省副省長雷于藍在政協第十屆廣東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上透露,目前廣東省政府已經明確由南方聯合產權交易中心負責組建碳排放交易所,籌建工作在進行中。
同時,廣東正在研究提出碳排放權總量測算分配方案,建立碳排放權交易登記注冊系統、監測、報告及核查系統,同時建立其監管體系及省際碳排放權交易機制。
盡管廣東寄希望于在國內碳交易機制試點省份里走在前面,但作為一個制造業大省,廣東也面臨不少挑戰。
近日,廣東省政協推出了一份《關于推進國家低碳省試點工作的調研報告》(下稱《報告》),《報告》認為,廣東在低碳發展體制機制、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低碳人才等方面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節能減碳困局
根據《報告》,廣東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作為全國第一經濟、人口大省,廣東目前仍然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如何處理好因經濟發展需要上馬的一些大項目同達到國家規定的節能減碳指標兩者之間的關系至關重要。與此同時,廣東的城鎮化率還在不斷提高,新的碳排放源也會不斷增加。
另一方面,因為廣東省本身單位能耗已經很低,要在此基礎上做得更低并不容易。
數據顯示,在“十一五”期間,廣東單位GDP能耗下降了16.42%,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節能指標任務。“十二五”時期,國家已將節能、減碳列入經濟發展約束性指標。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對此,廣東省發改委相關人士向當地媒體表示,目前全國節能減排目標已經分解到各省市,廣東被要求下降18%,由于工業體量大,廣東節能減排任務較重,但廣東尤其是珠三角地區產業升級需求更為迫切,廣東已確定到2015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在2010年基礎上下降20%,比《方案》要求的18%高出兩個百分點。
雷于藍也透露,廣東正在編制低碳發展的“十二五”規劃,初步編制已經完成,正在修訂完善。同時,結合廣東實際提出低碳產品認證實施細則及認證標準等。
另外,《報告》也指出,在廣東低碳省試點的建設中涉及多個政府部門,這就導致了負責低碳發展和試點工作的部門職能分工不順,比如說,目前減碳、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工作是由廣東省發改委來負責,而節能又是由廣東省經信委負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