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政協認為,減碳、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和節能是三個密切關聯的工作,但分屬不同的部門管理,一方面不利于統籌,另一方面,與國家部門對口協調時可能會不順暢。
對此,雷于藍透露,廣東正在健全全省低碳試點聯席會議工作機制,細化責任分工,在聯席會議框架下,建立專責協調小組。
技術與人才缺失
另外,《報告》也指出,目前廣東低碳技術規模化、產業化程度都比較低,技術創新人才缺乏,技術創新對低碳發展的支持力度不夠強。
隨著廣東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占產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重較大的傳統制造業,多數將被擠壓在國際產業鏈和價值鏈低端,但目前產品的市場慣性需求使得企業在技術改造方面的內在動力不足。
據廣東省政協透露,廣東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外技術依存度高達70%,其中IT領域的專利85%來自國外,新能源產業的關鍵設備和核心技術長期依賴進口,支持產業低碳化發展的關鍵技術十分缺乏。
事實上,不僅僅是廣東,這也是目前全國面臨的一大問題,據了解,目前在電力、鋼鐵、石化、水泥、交通、建筑等六大行業中,關于減排有60多項關鍵技術支撐,其中的42項關鍵技術我國沒有掌握。
除了技術,就是人才的缺乏。《報告》認為,廣東乃至全國碳交易方面的人才都是非常缺乏的,這已經成為制約低碳技術發展的短板。
對此,廣東省政協建議,一方面,要通過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新機制千方百計消化吸收先進的低碳技術,并鼓勵企業參與到其中,同時,要尤其注意對低碳方面領軍人才的引進和基礎性人才的培養。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