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來,廣東東莞電力供應形勢日趨緊張,錯峰用電壓力大,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初仍有可能缺電。日前,東莞供電局已就錯峰用電制定一攬子措施,促進用電管理人性化、用電節能化,保障全市冬季用電。運用科技手段進行創新是保障用電管理、促進用電節能的一大法寶。
氣候異常等綜合因素是電力供應不足的主因
1—8月,東莞市供電量為385.8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3%。目前,東莞電網最大供電能力可以達到1180萬千瓦,而現時我市的實際用電負荷需求約為1100萬千瓦,因此電網供電能力完全可滿足用電需求。但為何還存在電力形勢緊張的局面?據了解,電力供需過程大致可分為“發輸配用”四個環節。自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實施“廠網分離”后,發電廠(包括電廠建設以及電廠發電出力)已從電網企業分離出來,就是說,是否興建電廠、電廠發多少電并非由地方政府或供電部門掌控。在整個電力供需過程,供電部門處于“輸”、“配”兩個中間環節,即將電廠發出來的電力按照客戶需要進行配送。有業內人士稱,面對電廠發電出力不足的實際情況,供電部門需要做的是在政府部門的主導開展錯峰用電工作,通過加強對電力用戶的有序用電管理,達到平衡供需的目標。
“今年東莞電力供應形勢特別緊張。引起缺電的因素較多。”東莞供電局相關工作負責人介紹,500千伏鯤寶線工程結束后,電源性缺電成為影響我市電力供應的主要因素。而造成電源性缺電的原因包括:省內氣候不正常;西部省份來水嚴重偏枯,區外電力無法按照年度計劃輸送廣東;省內裝機不足,不能滿足負荷需求;我市經濟仍保持平穩增長,用電負荷屢創新高等四方面。目前,西部正在遭受大面積旱災,水電發電能力嚴重降低,極大影響輸送廣東省的電力電量。在電煤發電不足的現實下,以西電為主的水電仍舊為東莞供電的主力。東莞供電局預計,若西南地區在第四季度和明年初的干旱情況有所改善,東莞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將有所緩解;若情況沒有改善或進一步惡化,全市第四季度和明年電力供需形勢仍將比較緊張。
為緩解電力供應不足對企業造成的影響,市政府、市經信局和供電局積極組織電源,積極爭取上級增加我市用電指標。同時,加強對錯峰用電的督導工作,制定我市有序用電方案、電力供應應急預案、事故限電方案等,并開展企業錯峰用電檢查,督促企業自覺執行錯峰用電。除此以外,積極推動全市節能減排工作,促使企業主動實施節電措施,減少電能損耗。
錯峰用電服務人性化
為緩解電力供應不足對企業造成的影響,供電部門正全力加快電網建設,做好有序用電工作,千方百計增加電力供應,確保全市電力有序、有效供應。眼下,除了積極組織電源、協調地方電廠頂峰發電,千方百計增加電力供應外,東莞供電局還制定了一系列錯峰用電措施,極力保障全市正常生產生活用電。一是重點保障居民和重要客戶的用電,將全市黨政軍機關、廣播、電視、電信、學校、醫院、碼頭、車站、大型居民住宅小區、重大社會活動場所等客戶列入重要保供電范圍;二是針對不同性質的客戶制定差異化的錯峰用電方案,為市重點保用電企業制定差異化錯峰用電方案;三是做好錯峰負荷的動態控制工作,根據廣東電網公司下達的月度用電指標制定工業客戶錯峰方案,并書面通知客戶。在電力供應相對充足時,提前通過電話、短信通知客戶取消錯峰,盡量減少缺電對客戶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