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建筑節能將被推向節能減排前沿。
國家發改委人士告訴記者,能源“十二五”規劃明確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現階段以高耗能產業節能為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未來更注重建筑、交通節能,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中國每年新建建筑量達20億平方米左右,能耗增長速度快。建筑耗能與工業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是國家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一個重要手段。但目前,國內建筑碳交易機制尚未建立。”9月27日,德國工商總會北京代表處舉辦的“清潔發展機制討論會”上,住建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高級工程師張小玲說。
建筑節能涵蓋新建建筑節能、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規模化應用等方面。建筑能耗多發生在建筑物運行過程中,如建筑物照明、采暖、空調和各類建筑內使用電器等。
根據業內統計,我國建筑總面積已超過400億平方米,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30%左右。按照每年6%-8%的能耗增長速度,預計到2020年中國建筑能耗或將高達11億噸標準煤。
國家在政策層面已開始為建筑節能布局,地方政府亦將建筑節能納入“十二五”規劃。
國家“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間,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4億平方米以上,夏熱冬冷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5000萬平方米,公共建筑節能改造6000萬平方米。
目前,上述目標已經在各個省市之間進行分配。
《北京市“十二五”時期民用建筑節能規劃》稱,“十二五”期間完成6000萬平方米的既有建筑節能改造,1.5億平方米節能建筑的供熱計量改造。
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馮可梁說:“如果上述目標完成,可減少能耗620萬標準煤,占全市總節能目標的41%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