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來,我國連續多年出現的電荒呈現了新變化。浙江、江西、重慶等南方省市在往年用電缺口并不大的淡季,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用電緊張的情況。
淡季電荒背后所折射出的是我國電力能源日益緊缺的嚴峻事實。
9月29日,在國家電網公司和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舉辦的“2011智能電網國際論壇智能用電”分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多位業界專家學者與企業負責人表示,從能源管理入手,推廣智能用電理念與模式,是節能的關鍵,也是解決當前“用電荒”最有效的辦法之一。
應大力推廣智能用電
“我國今年裝機總量已經達到9億千瓦,原本預計要到2020年裝機總量才突破9.5億千瓦。中國在過去10年間已經把20年發展的額度用完了,未來10年該怎么辦?”國網信息通信有限公司黨組書記王廣輝在論壇發言中提出疑問。
王廣輝認為,如果中國再不通過智能電網與智能用電模式來節約能源,未來將很難維持經濟的高速發展。節能將成為今后能源投資最重要的表現形式。
通過智能用電方式節能,是我國在建的“堅強智能電網”中重要一環,通過電力光纖到戶的智能用電服務商業模式與“三網融合”等,將為我國普通電力用戶參與節能減排提供技術手段。
據了解,我國已建成6個智能用電試點小區、在建22個智能用電小區,服務平臺已覆蓋3.5萬客戶。這些客戶在開通智能用電服務后,不僅能方便地查詢自家每天用電情況,而且在購電時只需通過家中電力支付終端即能實現刷卡繳費。其先進之處在于,客戶可方便、準確地掌握每臺家電的耗電量,并可對耗電量大的家電及時進行節能控制。
同時,用戶的微網與大電網終端處于互動控制的狀態,這是未來智能家居發展的一部分。
“以北京市每年夏天需消耗1000萬度電的空調用電量來說,推廣智能用電后,電網終端與家庭用電可實現調度聯網。用戶在開啟空調后,終端能控制其他家用電器(如電扇、冰箱)短暫停電幾分鐘以節約電能,這種方式可使空調用電負荷降低50%。現在每年北京要預備高達1000萬千瓦裝機容量以應對空調用電,這是不合理的。”王廣輝說。
有好的理念與模式,智能用電還需要先進的設備作為推廣基礎。作為論壇研發制造廠商的發言代表,威勝集團終端及智能配用電事業部總經理陽武告訴《科學時報》記者,目前威勝研發的全光纖電能信息采集系統是未來智能用電光纖到戶基礎設備中的一種。但眼下對國內企業而言,面臨最大發展障礙是國家尚未就該領域出臺統一的產品標準。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