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法華從技術層面對未來火電廠建設提出建議。他表示,為適應新的煙塵排放標準,對于適宜采用靜電除塵器的煤種,選用電除塵器時建議采用5電場或6電場的靜電除塵器,鼓勵采用電除塵器新技術——高頻電源;要控制燃煤電廠的二氧化硫排放濃度,除了要提高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系統的脫硫效率,還需控制燃煤含硫量及燃煤熱值;同時,加強脫硫設施的運行管理也是脫硫系統高效率運行的關鍵。
技術引領多角度探討火電環保之路
面對更為艱巨的節能減排任務和更加嚴格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火電企業如何進一步挖掘潛力,在完成任務目標的同時實現自身發展?與會專家給出了共同的答案:依靠科技創新。
陳峰告訴記者:“目前,國際上發展的清潔高效煤發電技術,除超超臨界技術外,還有煤氣化技術,整體煤氣化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技術、增壓流化床聯合循環技術等;這些發電技術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市場需求,但是當中的一些核心技術還沒有實現國產化。自主創新,實現國產化,降低成本,爭取國家政策扶持,這些都需要我們科技工作者積極開展科技研發工作,在清潔高效燃煤發電的關鍵領域不斷突破。”中國科學院院士陶文銓從專業角度展示了火電廠冷凝器強化傳熱的最新技術,他指出,在現有條件下,從火力發電廠的各個環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節能減排的主要途徑,尤其冷凝器的優化可以大幅度減少冷端損失,提升機組的整體經濟性。
清華大學教授姚強表示,能源技術一直是高技術的核心之一,通過近20年的連續發展,我國在多個能源技術方面已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但在整體上還有5~10年的差距。他認為,未來能源技術的發展趨勢是“低碳+智能”。在潔凈煤技術方面,要致力于提高煤炭發電和轉化效率,降低碳相對排放強度。
年會上,700℃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成為多位專家關注的熱點問題。華能集團科技環保部主任趙毅認為,更高參數、更大容量火力發電技術,特別是700℃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在節約煤炭資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有著巨大優勢。在600℃的100萬千瓦等級超超臨界發電技術成熟后,進一步發展更高參數、更大容量發電機組是目前國際上火力發電技術發展的方向。
據了解,目前,700℃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已被列為國家“十二五”重大能源科技進步示范工程。專家表示,當前是我國發展700℃發電技術的最佳時機。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