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有多少潛力可挖
奚旦立還就各種情景下紡織行業節能的潛力進行了分析。
“潛力”是什么?就是世界上現有最佳技術、設備的物耗、能耗與我國之間的差距。這里面包括:技術、設備、管理等方面。據分析:紡織行業2005年以來節能率超過全國平均值。相反“潛力”卻越來越小。如果“十二五”期間還要每年達到節能5%--8%的目的,以每年5%計,則5年后能耗僅為原來的77.36%,以8%計,則為原來的65.89%,擺在紡企面前的壓力較大。
那么我們究竟還有多少潛力可挖?首先是管理節能。根據國家節能力度不同,在奚旦立看來,設定5年內全國管理節能率為3%--10%。其次是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節能:提高針織產品比例,有利于整體能耗降低。據粗略估算,單位產品節能將會提高8%--12%,而混入全部產品整體節能率則會提高2%--6%。還有工藝技術、設備改進節能:這里面包括了新技術、新工藝的逐步完善、推廣。例如推廣冷軋推技術,這項技術能夠節能30%,但需要較大的廠房和穩定的室溫等條件。
節能要從哪些方面著手
奚旦立著重論述了影響產品能耗的因素,他分析說:“同一類產品,不同檔次,能耗有差別。一次成功率,返修率影響能耗。還有設備開工率的影響,當開工率小于70%時,能耗明顯提高。管理水平差異以及東西部差異明顯,工藝技術和設備先進程度也會直接影響產品能耗”。
以紹興為例,在對40多家印染企業調查后發現,當每米染色加工費在2.5元以下時能耗為0.7tce--0.9tce,實際排水量為80t/t。當加工費每米在6元--7元時,能耗在1.1tce--1.2tce,實際排水量為110t/t--120t/t。
影響產品能耗的因素歸根到底集中為:產品品種——針織與機織;管理水平——軟件和硬件以及工藝技術和設備。
在管理方面,三級能源管理是必然趨勢。關于印染企業規模大小問題——大的弊病小的困難;從自動化和能源三級管理分析——以產量每天20噸(或10萬米以上較為合適)。
目前,紡織工業走在全國39個行業平均水平的前列,按年節能率9.1%計算,支撐了年18%的發展。
最后,奚旦立開出了節能推薦藥方:例如:2011年--2015年能耗總量、廢水排放總量和COD排放總量不變時,要求單位產品能耗、總降低率為25.3%,平均每年降低率為5.2%。同樣,2016年--2020年,要求單位產品能耗總降低率為13.6%,平均每年降低率為2.8%。這樣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總能耗均能保持為7946萬tce。2011年--2015年改造投資后,平均每年為202.5億元,10年總增加改造費用約為2025億元。
如果2011年--2015年改造投資以年425.2億元計算,2016年--2020年改造投資以年356.4億元計算,其中由于增產而利潤增加改造投資平均每年300億元左右,紡織行業本身將難以消化,需要國家給予相當力度的鼓勵政策,例如減免一定比例所得稅、營業稅,技術改造給予資金支持等,10年下來總增加改造費用約為3909億元。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