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假定一個新的協議可以達成,在新協議下,歐盟、美國、中國又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
答:歐盟已經引入了國家層面的立法,即“20-20-20”框架。所以歐盟準備在2020年前相對1990年代的排放基礎,再削減20%的溫室氣體排放,。歐盟已經決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循環能源使用比率。而中國這樣的單一國家也通過了綠色法案,中國決定降低碳密集度,降低能源使用密度。而美國也有自己的計劃,不單是聯邦層面,而且也有各州的計劃,比如加州已經設定了減排計劃,所以各主要國家在國際談判中都有各自的進步。當然各國也應該根據的實際能力作出相應的減排努力,實現之前分兩步走的目標。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的各國的承諾應該被切實執行。當然之前的陳諾已經無法滿足兩層次的新目標,我認為可能沒有人能在本次會議上提出未來的新目標。而參加德班會議的各方很可能也拿不出數據證明,他們已經達到了兩層次目標的要求。
問:中國政府可以采取什么經濟策略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您有何建議?
答:我不想給出具體的建議,但是從各國發展的經驗看,我認為應該混合各種發展措施。沒有單一的政策能支持管理能源模式的大規模轉型,從一個高碳密度,基于化石燃料的能源模式,轉向一個綠色經濟,低碳的經濟模式,一個不再基于化石能源的模式。這是一個巨大的轉型,意味著一場技術革命。這需要時間,需要我們管理政策。從歐盟的經驗來看,改革重工業模式,如能源業、鋼鐵業、水泥業,排放交易是一個有趣的機制。因為它給出了一個關鍵的價格信號,看得見的目標,市場反應了碳排放的供求關系。當然這可能無法覆蓋所有的排放者,但碳交易對消費者產生了作用,消費者選擇商品時將考慮到排放的成本價格因素。如果你還能了解商品的環境友好度,比如商品的碳足跡的信息,你就能給消費者一個選擇機會,讓他們在環境友好的產品和次友好產品中作出選擇,這還能提高市場選擇產品的能力,此外通過追蹤碳足跡還能讓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中獲得碳排放的信息,這些工具將通過市場加強環境友好企業的競爭力,促使企業的生產和供應鏈變得更有效率。所以有很多新措施能讓我們向低碳社會前進。
問:對于企業來說又該運用哪些策略來應對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挑戰呢?
答:企業要實現碳排放管理,首先要學會管理數據。你必須收集對生產最為關鍵的數據,如果你從這一點起步,不單是掌握溫室氣體排放數據,還有其他對環境重要的數據,比如對于水消耗、水污染、空氣污染都有很多重要參數需要掌握。現在有很多可供選擇的工具,特別是在設計新產品階段,你能用低成本造成大區別。如果你用掌握的數據制造一個環境友好的產品,將是對我們生產消費領域走向可持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所以我認為企業應該學會 收集各種重要數據,學會利用各種信息,從而改善其產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