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敲定了“十二五”時期節能減排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方向。
大政方針已定,關鍵在于抓落實。加快建立健全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標本兼治的節能減排長效機制勢在必行。要使這項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必須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第一,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嚴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過快增長,繼續淘汰落后產能。此外,還要轉變外貿發展方式,限制高耗能產品出口。工信部圈定了今年煉鐵、煉鋼、電解鋁、造紙等18行業2255家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人們普遍認為,完成節能減排目標、遏制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任務依然艱巨。
第二,完善對地方政府的考核制度,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地區發展考評體系。目前,對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績考核主要還是以當地的經濟發展作為考核指標。必須淡化GDP考核,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追究決策者的環境污染和能耗嚴重的行政責任。避免像“十一五”時期,一些地方節能減排工作前松后緊,最后臨時搞突擊現象發生。可喜的是,今年一些地方如北京市主動減速,擺脫GDP崇拜,在轉變發展方式上迎難而上,節能減排繼續領先全國。承受一時陣痛為了長遠更好地發展,這種做法值得借鑒。
第三,大力實施能源價格改革,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這是抑制高耗能企業不合理用能需求、破解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難題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國務院6月底批準國家發改委《關于2011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推進成品油、電和天然氣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擇機實施居民用電階梯電價提上日程。擴大資源稅改革試點方案已上報國務院。
第四,多管齊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節約能源的核心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單位產值能耗。目前,我國能源利用效率總體水平還不高,進一步提高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需要完善相關政策,加大對能源科技投入,鼓勵節能技術的研發應用。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關鍵時期。節能減排作為調結構、擴內需、促發展的重要抓手,必須以更高的標準、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強力推進。只有打好這場攻堅戰和持久戰,才能從根本上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過快增長,我國經濟才能健康可持續發展。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