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月5日在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對環境保護、節能減排、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內容都有多處闡述。報告一出,敏感的媒體將注意力集中在為何PM2.5能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2011年節能減排目標為何沒有完成、新興產業發展朝向何方等熱點問題,本文將歸納媒體觀點對以上問題進行解讀。
關注之一:PM2.5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昭示著什么?
備受社會關注的“PM2.5”一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一時間成為各大媒體熱議的話題。除了PM2.5是近期公眾的焦點話題外,這一舉動還意味著什么?媒體認為它體現了政府對民生問題的關注和重視。
3月6日京華時報援引民間環保組織——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的觀點。他認為,政府對PM2.5問題的重視,也是政府對公眾訴求的回應。他說,本屆政府可以說非常關注民生。PM2.5對公眾健康不利,民眾對造成灰霾天的PM2.5有很多不同的表達,而政府聽到了這些聲音。
這篇文章說,清華大學賀克斌教授也認為,政府的反復強調,不僅是對公眾的回應,也另有一番深意。他表示,目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階段,GDP的增長與環境空氣質量矛盾突出。而在未來想要解決矛盾,不是環保部一家能做得到的,需要其他部門,特別是與經濟發展相關的部門共同組織和領導,協同解決。而中央政府的重視,也給予PM2.5問題足夠的高度。
同一天的華西都市報采訪了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燦發教授,王教授道出真諦:中國絕不靠犧牲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來換取經濟增長,報告從人民健康的角度,表明了政府對污染防治的決心。PM2.5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是科學發展、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基本的環境質量、不損害群眾健康的環境質量是一種公共產品,是一條底線,是政府應當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許多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認為,政府對PM2.5的重視正是為百姓提供不損害健康環境質量這一基本公共服務的具體落實。鐘南山接受新聞晨報 (微博)采訪時表示,以往和不少醫生在談論健康時,只談及個人衛生、生活方式、對疾病的處理態度等幾大方面,但他近年來感到除了個人因素,要保持健康還需要“綠色環境”這一要素,其中空氣質量尤為關鍵。當天的北京青年報也刊登了人大代表們的看法。鐘南山表示,自2003年“非典”以來,國家就開始注重大氣污染防治和空氣健康,如今大氣污染防治被提到政府議事日程令人鼓舞。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日照市委書記楊軍表示,“PM2.5寫進政府工作報告,說明政府高度重視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