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昨天深夜,歐盟成員國進行了一場牽動國內十幾萬“光伏人”心跳的投票表決。依照流程,這場表決將決定是否對華輸歐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關稅,這場自去年9月開始的中歐貿易歷史上涉案金額最大的一場貿易官司開始吹響最后的號角。
昨日,記者采訪多家國內光伏企業,或有積極者,或有疲憊者。不過,對于這個“黎明”時間,大家都表示,目前只能等待。
積極:“不放棄協商”
23日聯合了行業40多家企業一同大聲說“NO”,昨日英利綠色能源法務總監樊振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有些激動,“我們一大早就看到不少外媒報道了這次抗議活動,甚至歐盟發言人也出來表態,這說明我們的活動是成功的!”
這一周對國內光伏業來說并不平靜。22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發布聲明,表示中歐首輪光伏談判破裂。聲明不乏“激憤之詞”,“由于歐方完全沒有表現出通過磋商解決問題的誠意,導致首輪談判無果而終,宣告破裂。”
隔天,英利綠色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陽光電力便集體赴京召開發布會,聯合行內40余家光伏企業,現場打出了“中國光伏企業反對歐盟對華”雙反“征稅”的大字。現場之外,幾十家光伏企業的數千名員工分別在各自廠區同步發起抗議活動,他們或擺出“NO”造型,或高舉寫有“反對貿易保護”的標牌。
英利首席戰略官王亦逾表示,英利自去年9月已開始把歐洲所有太陽能平價上網的受益方集合起來,給政府傳遞信息,“我們不會放棄協商機會,將繼續配合機電商會的談判,想辦法繼續磋商。”
作為光伏產品的消費類企業,歐洲平價太陽能聯盟被英利和天合光能等企業視為向歐盟“施壓”的重要力量。“我們每天都會從歐洲同事那里了解最新進展。”天合光能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此前援引瑞士獨立研究所Prognos的一份研究報告,歐洲平價太陽能聯盟內的1000多家歐洲企業在發給歐盟貿易委員卡雷爾·德古特的公開信中表示,一旦征收懲罰性關稅,最嚴重情況下歐盟將有24萬人失業,造成270多億歐元損失。
樊振華告訴記者,按照流程,此次歐盟成員國內部的投票結果并不會很快公布在歐盟公開刊物上,“初裁結果只有在6月5日或是6日發布,目前我們也多是通過媒體報道來了解進程。”
疲憊:“我們想歇會兒”
曾在兩年前美國對華發動光伏雙反調查時大聲疾呼的晶科能源此次卻一直沉默不語,并沒有出現在前天的抗議隊列中。“說實話,美國雙反的結果讓我們很失望,所以這一次我們決定歇會兒。”晶科能源品牌部總監錢晶昨天這樣對記者說道。
錢晶告訴記者,“歐盟光伏雙反”這個話題目前在公司已經無人提及,“該做的應辯、該配合的磋商我們不會落下,但對于這個話題我們已經很疲憊了。”
錢晶介紹,今年年初晶科能源在制定市場計劃時就已經自動縮減了20%左右的歐洲市場,轉向印度、南美等新興市場。而對于反傾銷稅落地后的應對,公司也做好了充足準備,“我們在南美的工廠已經建好,但并沒有開工。前一陣考察組也已經前往東南亞,考慮建廠的事兒。”錢晶表示,由于中國勞動力成本的逐漸增加,海外建廠成為必須走出的一步。
錢晶說如今在德國,光伏成了中國的代名詞,“每一天的新聞里都是各種中國光伏的消息,可見當地民眾有多關心這事兒。”
“在美國實行‘雙反’之后,我們和不少企業一樣都有了心理準備。這一次歐盟的決心其實已經很明顯了。”盡管對投票的走勢并不抱樂觀態度,當記者問及對初裁結果的預料時,和英利的樊振華一樣,錢晶也表示,這仍需要歐盟公布的最終結果。
專家:靴子終于要落地了
“臨時反傾銷稅的征收可以說是板上釘釘了。”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貿組織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對記者說,伴隨歐盟經濟形勢低落、失業率持續走高,歐盟委員會對于此次征稅已經是勢在必得。
屠新泉表示,此次歐盟成員國的投票結果對歐盟委員會的決定并不會有決定性影響,即使超過半數的成員國投出反對票也不會影響歐盟作出決定,“歐盟委員會的架構決定它是相對獨立的機構。”
在屠新泉看來,不僅是歐盟,今年來包括歐美國家在內,對于中國都產生了“一定情緒”,“他們認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第二大國,應當承擔起相應的義務,遵守國際競爭規則,因為近年來圍繞我們國家的貿易爭端不斷。”
屠新泉表示,目前國內光伏企業都對或將到來的征稅有了心理準備,相對而言這次“靴子落地”的影響會相對好一些,“但無法忽視對光伏企業的沖擊,企業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繼續洗牌,進行產業路線的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