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當前行業主流的P型PERC量產效率逐漸接近天花板,N型電池技術正在接過接力棒、引領光伏技術升級。近日,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晶科能源)發布N型TOPCon組件Tiger Neo,這是首家宣布10GW級別商業化量產N型組件的主流光伏廠商。
根據晶科能源在發布會上披露的數據,Tiger Neo的量產輸出功率最高可達620W,轉換效率最高可達22.30%。相較于單晶PERC,N型TOPCon技術在效率方面提升約5%-6%,發電性能方面提升3%-4%。Tiger Neo組件將于2022年一季度正式量產,明年全年產能規劃10GW,在該公司整體組件產能中占比20-25%,“到2023年這一占比將達到50%到60%。明年總體產能肯定是增加,增量的大部分都是N型。”晶科能源研發副總經理張昕宇對澎湃新聞說道。
在N型技術中,下一代主流技術究竟是TOPCon還是異質結,是去年以來光伏行業熱議度最高的話題。從實驗室數據來看,兩者的轉換效率不相上下。異質結在資本市場的受熱捧程度更高,但在產業界,隆基、通威、天合等龍頭企業仍做著兩手準備。TOPCon和異質結終極較量的核心依然是降成本——規模化量產后成本更具競爭力的技術,才能在PERC時代之后逐漸成為主流。
在諸多頭部光伏公司中,晶科能源是在技術路線選擇上對TOPCon最堅定的企業。這與其在TOPCon上的技術積淀有關,近一年來,該公司已連續四次刷新TOPCon電池轉化效率的世界紀錄。
N型超越P型的轉折點將在何時出現?張昕宇對澎湃新聞等媒體表示,從去年開始到2023年,TOPCon電池的成本正不斷接近PERC的成本,有望在2023年實現打平,良率上目前已經與PERC非常相似。
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認為,TOPCon相較于異質結的一大優勢在于可獲得性,以及規模化之后的先發優勢:更早積累電站數據、更易獲得融資,進而形成鋪開的加速度。“從海外需求來看,終端用戶并不關心用的究竟是TOPCon還是異質結,客戶關心的是N型技術在效率、衰減、發電率上可以帶來怎樣的增益。”
市場機構PVInfolink首席分析師林嫣容表示,今年TOPCon擴產勢頭旺盛,這部分產能推進使得國內N型電池產能首次超越海外。由于現存龐大的PREC產能可以升級成TOPCon,諸多一線大廠PREC擴產已逐漸停滯,接下來大多以TOPCon技術為主做擴產規劃。預期TOPCon未來產能提升加速,到2023年底產能預期約接近80GW。隨著大尺寸導入,良率和效率的提升,TOPCon的非硅成本將逐漸接近PER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