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降耗是近年來的一個熱門話題。不過,無論在節能品消費市場還是在政府采購領域,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節能產品的銷售并不理想,價格高嚴重影響著其市場份額。專家指出,生產企業只有提高節能產品的性價比,節能產品才能走出低迷狀態。
節能產品的尷尬
炎炎夏日,正是家電產品消費的旺季。然而,號稱“節能”的冰箱、空調銷售情況并不好,似乎成了家電產品中的另類。
“能源效率高的空調,價格太貴。盡管節能了,可高出的價格差額能抵銷三至五年的使用費用,工薪階層都不愿選購。”北京國美電器六里橋店的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一周能賣出一臺節能空調,就算很不錯了。原因就是節能產品只節能,不省錢。
江蘇春蘭兩款制冷面積一樣的空調,節能空調功率為1560瓦、價格5100元,普通空調功率1950瓦、價格為3650元。北京一年中酷熱天數不超過30天,目前每度電0.48元,以每天空調運行10小時來計算,節能空調與普通空調間的差價1550元足以讓普通空調運轉五年。即空調節能的優勢,五年之后方能顯示出來。但五年之后,不少家庭可能又要更換新空調了。
最近幾年,國家采取不少措施來節能降耗。2004年底,財政部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發出《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要求在政府采購中應當優先采購節能產品,這標志著政府開始引導節能消費。然而,兩年之后,政府節能采購的境況只能用“不理想”來形容。
中央兩大政府采購中心相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無法統計節能產品的采購數據。而某部委負責采購的工作人員一提到節能采購,就抱怨說:“太難了。”他說,大型設備的采購像電梯、空調,采購節能產品太難了,因為一臺普通電梯的價格約為300萬元左右,而節能電梯定價就為500萬元,整整高出200萬元。“如果響應了政府政策選購節能電梯,單位紀檢人員的調查信馬上就會送來。”
盡管節能產品在政府采購評標分值中占有一定的優勢,可一提及價格,節能優勢全被淹沒了。一位家電企業銷售人員表示,原以為節能產品能獲得政府采購的優惠,但是后來發現產品節能與否,分值上的差距并不大。因為在評標中價格因素占了60至70分,而節能的技術項目只占15至20分。換言之,即使家電再節能,也無法挽回價格損失的分數。
難怪乎會出現政府部門一邊高喊“采購節能降耗產品”,可節能產品在政府采購領域中卻難覓芳蹤的景象。
節能燈一枝獨秀
與節能家電產品坐冷板凳景象成鮮明的對比是,節能燈市場異常火爆。
“你去打聽打聽,現在誰還用燈泡呀?都用節能燈了,我們只賣節能燈。”當記者詢問北京集美家居燈具區的一家店鋪有無白熾燈泡時,老板不以為然地說。記者不信,可逛完20多家燈具店后才知道,節能燈已成為目前燈具市場的主打產品。
那位老板告訴記者,節能燈管賣得很好,一箱50個,有時一天能賣好幾箱。這主要在于節能燈不僅節能,還省錢。
廣東歐普照明有限公司的一位銷售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一只歐普11瓦節能燈的亮度,相當于一只60瓦的白熾燈。11瓦節能燈市場價約為20元,60瓦白熾燈為1元左右。以每天開燈時間10小時計算,11瓦節能燈一年消費26元,而60瓦白熾燈一年消費卻為105元。節能燈不僅節能省錢,而且使用壽命還很長、保質期三到五年,肯定會受消費者歡迎。
一位負責采購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像燈具、水龍頭這些既節能又省錢的產品,政府部門已在著手更換為節能產品。其實,在節能市場中,除了節能燈具銷售不錯外,其他節能產品的銷售情況都不太妙。節能燈在節能產品中獨領風騷的真實原因還在于,其性價比遠遠高于白熾燈泡。
性價比主導市場
一邊是少有人問津的節能家電產品、一邊是銷售火爆的節能燈,不言而喻地將節能消費的現實擺在了眼前。性價比是節能產品的命根子,一個高價位的產品,即使低能耗,也擺脫不了無人捧場的命運。即使在政府采購領域,這一規則也不例外。
其實,節能燈的熱銷場面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十多年前,環型節能燈上市不久,也出現了無人喝彩的場景。十多元一只的燈管,啟動就得花上數秒時間,亮度遠遠不及白熾燈,而且使用壽命又短。十多年后,經過幾番技術革命,新一代節能燈克服了以前產品的諸多弊端,性能大大提高了,節能燈具終于能在市場中站穩了腳跟。節能燈走過的歷史,預示著節能產品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既節能又省錢。
性價比才是節能產品制勝的法寶。業內一專家告訴記者,發展、推廣和使用節能產品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指向,而價格卻是其發展的最大障礙。除了價格外,其他性能的提高也是一個大問題。他說,節能產品與普通產品相比,除了節能外,普通產品的一些缺陷它也一應俱全。節能燈具能在市場取代白熾燈,除了節能外,其他性能如亮度、使用壽命都比白熾燈有很大提高。節能產品企業要想開拓和發展,必須滿足目前市場的需求,一方面爭取降低產品價格,另一方面還必須克服普通產品的一系列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