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5月19日消息:一本為企業提供節能“三十六計”的實用手冊,這些天在市節能監察中心緊鑼密鼓地編寫。節能從小事抓起,為建立資源節約長效機制,上海正不厭其細地探索著方方面面的“三十六計”。
在對全市數十家企業耗能現狀進行診斷之后,市節能監察中心對癥下藥編寫了“企業節能實用指導手冊”。“何時開啟中央空調最少電網負荷?”“如何選擇節能的辦公用燈?”“怎樣定期清洗空調以提高能效比?”……手冊仿佛錦囊,列舉了一條又一條妙計,企業只要按計施行,就能在低成本甚至無成本的條件下有效降低能耗。同時在編寫的,還有賓館、商務樓節能“三十六計”和居民節能“三十六計”。
絕非個別。能源是社會生活的基礎,在能源對外依存度高而能源消耗日趨增長的上海,節能工作一直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近年來,上海一手抓長遠,瞄準世界先進水平提出重大節能舉措;一手抓當前,把節能落到實處,積小勝為大勝,探索出一系列抓住細節節能的有效途徑。
空調廣為使用是盛夏高溫時增加電網高峰負荷的主要原因。從去年開始,“26攝氏度”的新觀念讓上海人自覺將單位空調和家用空調調高幾度;在國家發布空調技術標準要求所有空調必須達到2.6的能效比之后,上海又主動調高標桿,提出能效比達到2.8的空調方可在上海市場銷售。今年,向空調“要電”的行動進一步深入,三委辦聯合發文,要求各賓館寫字樓在6月15日之前完成對空調的維護、清洗和節能改造,文件甚至細化到“常溫情況下應將室內外溫差調節到7—9攝氏度以內”。
照明節能同樣“無微不至”。在徐家匯、西藏南路等景觀道路安裝節電控制器,在淮海公園安裝可再生能源照明燈,在外灘防汛墻裝上電磁感應無極燈,一個對外灘兩岸建筑物景觀照明進行節能改造的方案,也在擬訂之中。可別小看了這一盞盞燈,淮海路商業街35座跨街景觀燈約6500個40瓦的白熾燈全部換成3瓦的節能型冷陰極燈,節電率90%;
東方明珠三個球體576盞發光燈改裝成半導體發光器件(LED),耗電量從750千瓦降低到28.8千瓦。節能無處不在---可以將家用電器日均待機能耗從5度降到0.5度的待機節電器迅速熱銷,節能細到家庭;幾十家企業安裝了余熱發電裝置,每年發電14.8億千瓦時,節能細到工廠;將報廢電視機、電腦等統一收集二次利用的電子廢棄物收集系統正在醞釀,節能細到廢品收購站……最新的節能妙計,是有望6月份推出的"綠色電力認購",由單位或個人以高于目前平均電價的費用,自愿認購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生產上網的電力,認購費用再用于發展綠色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