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節能中心在蘇州舉行“中國能效之星”首批四、五星級工業企業名單發布活動,并對獲得五星級評價的亨通集團進行了現場調研。活動邀請了中科院院士、“中國能效之星”評價活動專家陶文銓、能源基金會代表,以及全國省級節能監察中心、副省級省會城市及計劃單列市節能監察中心的負責同志和專家參與。獲得首批“中國能效之星”的五星級和四星級用能單位代表也參加了活動。

在本次試點的江蘇、湖北、陜西等地區,有關機構積極組織開展相關評價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為“中國能效之星”評價活動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打下了堅實基礎。今天活動發布的“中國能效之星”名單,是首批獲得五星級和四星級的工業企業,來自首批試點相關省份。從名單上看,江蘇亨通集團有限公司、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陜西寶雞第二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等24家工業企業榜上有名。
“中國能效之星”是由國家節能中心組織和發起對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狀況和能效水平進行客觀、科學評價,并給予相應星級的活動。該活動從制度規劃、節能實踐、能源績效等方面評價企業(用能單位)節能工作情況和效果,系統科學展示其能效水平。
國家節能中心倡導和推動這項活動,目的主要是強化用能單位的能效意識和能效形象,推動其不斷尋找節能空間和機會,進而提升其整體能效水平。活動遵循用能單位自愿參加的原則,對用能單位的能效水平進行全面“體檢”。國家節能中心與有關方面將分別給予一至五星“中國能效之星”星級評價,宣傳推廣典型經驗,提高其在節能低碳方面的社會形象。活動采取“試點先行、逐步推廣”的思路,在部分地區及高等院校中先期開展。
活動基于一套相對比較科學、客觀的評價指標體系,從管理、實踐、效果等方面對企業(用能單位)整體用能情況進行客觀評價,類似于去醫院進行“體檢”,旨在強化企業(用能單位)的能效意識,樹立能效形象,借助市場機制進一步激發企業(用能單位)節能的內生動力,助推我國的節能事業。
2013年2月,中國能效之星首批試點在江蘇省,湖北省,陜西省的工業企業和北京的非工業企業及北京高校中率先開展。根據各地和行業評價方案不同,評選出不同級別的星級企業。2013年4月,國家節能中心在福州召開發布會,正式啟用中國能效之星標識系統。
“中國能效之星“誕生: 2011年7月,國家節能中心主任李仰哲帶隊赴江蘇省蘇州市對“能效之星”創建活動開展專題調研,開啟了“中國能效之星” 實踐探索之路。 2012年初,在蘇州市節能技術服務中心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在全國開展“中國能效之星”評價活動進行了頂層設計。 2012年7-8月間,國家節能中心組織鋼鐵、有色、電力、建材、建筑、交通運輸等行業專家、能源審計機構和企業代表多次召開研討會,修改完善“中國能效之星”評價指標體系。 2013年2月,選擇部分省市和全國高校節能聯盟開展評價試點。 2013年4月,國家節能中心在福州舉辦“中國能效之星”標識發布會。 2013年8-9月間,試點地區對申請評價的用能單位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輔導培訓、能效診斷和現場審核。 2013年12月,國家節能中心組織專家對試點地區推薦參評國家四、五星級的30多家用能單位進行了集中評審。 2014年4月,國家節能中心正式發布首批“中國能效之星”四、五星級用能單位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