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0日,國家節能中心在蘇州舉行“中國能效之星”首批四、五星級工業企業名單發布活動,并對獲得五星級評價的亨通集團進行了現場調研。活動邀請了中科院院士、“中國能效之星”評價活動專家陶文銓,能源基金會代表,以及全國省級節能監察中心、副省級省會城市及計劃單列市節能監察中心的負責同志和專家參與。獲得首批“中國能效之星”的五星級和四星級用能單位代表也參加了活動。

企業用能診斷,能效水平“體檢”
自2013年4月在福州啟動“中國能效之星”評價活動、并發布“中國能效之星”標識以來,國家節能中心采取“試點先行、逐步推廣”的思路,從制度規劃、節能實踐、能源績效等方面評價企業(用能單位)節能工作情況和效果,系統科學展示其能效水平,旨在強化用能單位的能效意識和能效形象,推動其不斷尋找節能空間和機會,進而提升其整體能效水平。目前,“中國能效之星”評價首先在江蘇省、湖北省、陜西省的工業企業和北京的非工業企業、高等院校中開展。活動遵循用能單位自愿參加的原則,對其能效水平進行全面“體檢”,分別給予一至五星的“中國能效之星”星級,宣傳推廣典型經驗,提高其在節能低碳方面的社會形象。
試點成效顯著,意義彰顯價值
在本次試點的江蘇、湖北、陜西等地區,有關機構積極組織開展相關評價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為“中國能效之星”評價活動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打下了堅實基礎。今天活動發布的“中國能效之星”名單,是首批獲得五星級和四星級的工業企業,來自首批試點相關省份。從名單上看,江蘇亨通集團有限公司、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陜西寶雞第二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等24家工業企業榜上有名。
據主辦方介紹,“中國能效之星”評價活動對于政府推動節能、用能單位加強節能管理以及社會和市場信息傳遞均有積極意義。從政府層面來說,一是有助于激發企業(用能單位)節能、提高能效的內生動力,促進企業形成與當前中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整體要求相一致的發展目標;二是緊密配合國家開展的“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強化企業目標責任,為兌現我國政府向國際社會做出的“到2020年碳強度降低40-45%”的莊嚴承諾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從用能單位層面來說,可以引導企業從制度、規劃、技術、行為等多方面加強節能管理,了解能源管理薄弱環節并明確努力方向,推動節能工作常態化。從社會和市場層面來說,可以為社會公眾提供獨立、客觀、公正的判別標準,用“星級”這樣一種簡單易懂的方式,向投資者、采購商、消費者及社會公眾傳遞用能單位的真實能效信息,為市場提供信息和商機,為節能服務需求和供給搭建對接平臺。同時,還有助于消減國際上對不了解中國企業在節能環保方面所作努力而設置的綠色貿易壁壘。
權威專家評價,職能部門激勵
去年9月,國家節能中心在武漢組織開展的能效評價理論與應用研討會上,“中國能效之星”評價活動專家陶文銓院士就“能效評價理論方法與應用”作了專題報告,在系統研究和總結國內外已有能效評價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了在生產廠和設備層面所適用的多層次指標比對法。美國能源基金會、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的資深專家也作為指導委員會成員,對相關工作進行指導。
在活動現場,國家節能中心副主任楊博和陶文銓院士共同為“中國能效之星”五星級用能單位亨通集團掛牌。亨通集團副總裁錢建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提升能效不僅使亨通集團自身收益頗多,還為國家節省了能源。在集團公司接下來的工作中,將傾注更多的財力、物力和人力把公司的能效提升到更高層次。
記者在采訪江蘇省節能監察中心和蘇州市節能監察中心負責同志時,他們介紹了本地區開展“中國能效之星”評價活動的有關情況,并對評價活動中涌現的星級企業給予高度評價。他們對亨通集團的能效提升經驗表示肯定,并希望亨通集團等第一批高星級用能單位用更加突出的能效行動回饋國家和社會的認可。而在這些榮譽的背后,地方有關部門也出臺了獎勵政策,這大大提高了企業在節能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據蘇州市吳江區經信委顧春華科長介紹,吳江經信委一次性獎勵給獲得“中國能效之星”五星級的用能單位25萬元,四星級用能單位20萬元。這些激勵政策,體現了政府職能部門對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的支持和肯定。
掛牌儀式結束后,參加活動的專家和代表對亨通集團光纖制造基地的節能技改和提升能效舉措進行了現場觀摩。一些前來參加活動的企業代表表示,通過現場觀摩和學習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對能效的理解,收獲了節能和提高能效的好做法和成功經驗,有助于互相取長補短,提高各自企業的能效管理水平。
“中國能效之星”評價活動的開展,改變了以往人們關注節能的焦點,把能效評價理念從產品層面擴展到用能單位層面,是對萬企行動的有力配合。隨著“中國能效之星”評價活動在全國范圍內的逐步推廣,以及越來越多的用能單位加入到評價活動中,“中國能效之星”將在挖掘重點用能單位節能潛力、提高能效等方面做出更積極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