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日前出臺《上海市部分行業限制類、淘汰類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指導目錄》(以下簡稱《目錄》)。據悉,《目錄》實施后,通過實行差別電價等經濟措施,預計可節約180萬噸標準煤。
“處在非典型性發展和典型性轉型階段的上海,產業結構調整成為面向未來最迫切、最艱巨、最現實的任務。”上海市有關部門負責人強調,當前,面對上海的資源和能源環境硬約束,通過調整存量來獲取新的發展空間,刻不容緩。
據介紹,《目錄》編制工作采用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分批推進做法,第一批《目錄》選定了鋼鐵、化工、有色、建材、機械(含鍛造、鑄造、熱處理、電鍍工藝)等5個上海市重點調整行業,涉及限制類、淘汰類條款共255項,其中65項為上海市新增或提升標準項。
同時,《目錄》覆蓋重點調整行業之廣、涉及企業之多也是上海市產業結構調整中前所未有的。首批目錄涉及的5個重點高載能行業將覆蓋18個中類行業,目前這些行業上海全市共有規模以上企業1500余家,占全市工業能耗的60%左右。據初步分析,《目錄》的實施將影響其中500余家企業,涉及產值500億~700億元。
《目錄》還對限制類要求由限制發展升級到限制生存。記者發現,列入《目錄》的限制類,可配套上海市差別電價辦法的實施,對限制類裝置用電量執行每千瓦時0.15元的電費加價,此舉將在很大程度上擠壓高載能行業相關企業利潤空間。
據了解,《目錄》將作為指導區縣、企業開展化解過剩產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淘汰落后和實施差別電價政策的主要依據。
《目錄》的實施將進一步優化行業結構,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落后工藝,促進部分產品淘汰,提升行業整體能效水平,預計調整涉及到的產業能效水平整體將提升1%以上;在環境保護方面,上海市將加速推進2898臺分散燃煤鍋爐或窯爐替代,預計將替代分散燃煤鍋爐285萬噸,減少4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下一步,上海市還將加大力度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將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四新”)作為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主導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