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訴總量同比下降了5.08%,大氣、噪聲及水污染投訴分別下降6.93%、4.4%和8.22%……6月4日,記者從東莞市環保局獲悉,得益于在國家生態市建設各個領域的持續發力,今年以來,全市各類環保問題投訴同比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在備受關注的節能減排方面,自2013年以來,東莞已累計投入17.89億元。
污染投訴總量同比下降5.08%
作為衡量老百姓對周邊環境狀況滿意度的重要指標之一,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生態保護意識及生態環境質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東莞各類污染投訴數量一直在高位徘徊。從東莞近年信訪投訴情況來看,2012年14451宗、2013年16388宗、2014年16517宗,環保信訪投訴的數量每年均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長。
這樣的情況在今年以來得到明顯改善。經環保部門統計,截至4月底,2015年,市環保局共受理各類環保問題投訴4683宗,其中涉大氣污染投訴2951宗、占63%,噪聲污染投訴1258宗、占26.9%,水污染投訴424宗、占9.1%。
與去年同期相比,污染投訴總量減少了251宗、同比下降了5.08%,這也是近幾年來東莞在這一領域首度出現同比下行趨勢。細分來看,大氣、噪聲及水污染投訴分別同比下降6.93%、4.4%和8.22%。
環境信訪總量的減少,與2015年起正式實施的新環保法不無關系。據市環保局透露,為配合新環保法的貫徹實施,按照國家和省的部署要求,今年以來,該局在全市部署開展了環境保護大檢查活動,實行企業環境信息公開制度,以及對環境違法企業實施查封、扣押等措施,對環境違法企業起到較好的震懾作用,客觀上在一定程度促進了環境污染問題的解決。
投訴辦結率保持在96%以上
“老百姓愿意減少信訪投訴,除了強化環境執法與監管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從治本出發,通過國家生態市創建提高環境污染治理水平,加大對環境污染治理的投入,真正實現環保為民。”
談及今年以來環境信訪總量的減少,市環保局一名相關負責人透露,近幾年,市環保局每年受理群眾各類環保問題投訴約1.6萬宗,處理率100%,辦結率均保持在96%以上,有效保障了群眾反映問題的解決。
該負責人表示,以大氣污染投訴為例,近些年來,大氣污染長期穩居全市環境投訴首位,今年以來呈現同比下降6.93%實屬不易。
“為最大限度改善大氣空氣質量,國家生態市創建過程中,東莞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作了多方面整合部署。”上述負責人透露,目前全市12家配備65蒸噸以上鍋爐企業已全部完成脫硫設施中控系統建設并通過驗收;廣東理文造紙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65蒸噸以上工業鍋爐降氮脫硝工程建設完成并穩定運行,直接減少了大量污染物的排放。
在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方面,僅2014年,全市便共投放LNG公交車1430輛,全市LNG公交車達2997輛,占公交總運力的51%;更新投放清潔能源出租車3117輛,全市清潔能源出租車達100%。
過半鎮街完成中小河涌生態修復
水污染防治領域的進展同樣影響著每個市民的生產生活。在國家生態市規劃投入的388億元建設資金中,有近半便是用在水污染防治上的。
據市環保局介紹,經過不斷的努力,目前全市已實現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城鄉覆蓋,全市共建成二級污水處理廠37座,在全國率先做到了每個鎮街至少布局一家污水處理廠,全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258.5萬噸/日。
2014年以來,全市進一步加強了污水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其中石碣沙腰污水處理廠擴建及配套管網工程已完成總投資約80.67%;中小河涌生態修復工程中,全市24個鎮街已完成整治任務,9個鎮街正在施工階段,9個鎮街仍在前期工作中,其中石馬河片區已完成5條內河涌綜合整治,整治長度9.8公里。
除了加強各領域的污染防治,要徹底改善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底子,同樣離不開向綠色發展轉型。在這方面,東莞推進節能減排已取得一定實效。
據環保部門透露,結合推進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建設,自2013年以來東莞已投入17.89億元,啟動“綠色水鄉”節能減排綜合示范區、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主要污染物減排工程、節能改造工程四大典型示范項目,節能減排成效明顯。2014年,東莞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被省政府評定為優秀等次。
在水鄉特色經濟發展區,各鎮街正在積極探索綠色發展之路。目前水鄉地區已有45家“兩高一低”造紙企業申報退出或關閉。華陽湖、蔡白濕地等生態環境整治,推進了區域的生態修復,讓水鄉地區正在逐漸重現魚米之鄉的昔日美麗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