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環保廳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陜西省關中地區PM2.5(細顆粒物)濃度大幅下降,同比平均下降42.9%。從全國來看,74個重點城市同比平均下降17.1%,京津冀下降22%,長三角下降16.2%,珠三角下降20.5%。
數字的對比,客觀反映了陜西省關中地區空氣質量改善程度,成績鼓舞人心;數字的背后,是黨政同責、創新機制、重點突破、全民參與等舉措的有效實施,成績來之不易。
黨政同責,打準治污“七寸”
“看,屏幕上那條線就是渣土車運輸中所行駛的線路。”8月的一天,坐在寶雞市交警支隊特勤大隊內的大屏幕前,執法人員就能看清全市600多輛渣土車的運輸情況,這要歸功于安裝在這些車輛上的GPS定位系統。
安裝GPS后,渣土車從工地出發到指定卸土點,全程全部納入監控范圍。這樣一來,渣土車違法行駛、拋撒及違規傾倒等現象大幅減少。據了解,一輛渣土車造成的環境污染相當于400輛小轎車,嚴管渣土車后,寶雞市空氣質量明顯好轉,上半年PM2.5下降51.6%,為全省之首。
嚴管渣土車是陜西省落實環保黨政同責的一個縮影。8月,中辦國辦發布《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確定了“黨政同責”的環境損害事件問責原則,并明確提出“對違背科學發展要求、造成生態環境和資源嚴重破壞的,責任人不論是否已調離、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須嚴格追責”。此舉被認為將環保上升到與安全生產同樣重要的高度,打準了治污的“七寸”。
事實上,陜西省自2013年就在大氣治理領域實施“黨政同責”。兩年來,省委每年召開兩次專題會議,省委書記和省長親自出席,研究部署當年和冬季治污降霾工作思路、目標和任務,規格和頻率之高走在全國前列。省政府每年制定出臺改善城市空氣質量年度工作方案,與經濟發展同步安排、考核,并將霧霾治理考核指標由原來的3分調整為8分,生態環保分值由12分增加到25分。全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推進、上下協同”的工作機制基本形成。
此外,陜西省還出臺了《大氣污染重點防治區域聯動機制改革方案》,各級各部門在實踐中形成“行政推動、預警預報、依法監管、政策激勵、會商應對、聯防聯控、公眾參與和督查考核”機制。比如在上述事例中,寶雞市整合執法、交警、環保等部門職責,在市交警支隊成立30個人的特勤大隊專管渣土車,在刀下見菜的同時也實現了治污降霾由階段性向常態化的初步轉變。
減煤為主,再打“組合拳”
西郊熱電廠承擔著西安市1020萬平方米的采暖供熱,由于建設較早、設施陳舊,二氧化硫排放約占全市總量的25%。去年底,西郊熱電廠實施了環保改造工程,將熱一期鍋爐燃煤鍋爐拆除改為天然氣鍋爐,并對二期鍋爐進行提標改造。
據估算,此舉削減了西安市五分之一的污染物,至此,困擾西安市大氣污染多年的難點問題得到根治。
今年以來,陜西省繼續堅持“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等舉措,為治污降霾“添薪加柴”,同時,還探索出新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水泥企業“錯峰生產”就是其中一例。
今年1月1日零時至3月15日,陜西省對關中地區水泥企業實施有計劃地錯峰生產,這是繼新疆、東北實施冬季錯峰生產的第三個地區。在兩個多月的“錯峰”中,共減少熟料生產1000萬噸,減少使用原煤15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約750萬噸。
堯柏水泥負責人告訴記者,該舉措不僅將有效減少污染排放,還降低了企業產品庫存、化解了部分產能,可謂一舉兩得。
自陜西省實施“保衛藍天”五年行動計劃以來,省財政安排“以獎代補”資金8.1億元,拆除燃煤鍋爐3713臺12435蒸噸,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27.6萬輛。去年,又全面供應國Ⅴ汽、柴油,較國家油品升級要求提前了三年。這場集中力量、持續開展的“攻堅戰”,把有限的資源用到了最急需的地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民參與,從“曬藍天”到“護藍天”
藍天白云的好天氣能否形成常態?省環保廳副廳長郝彥偉告訴記者,“除了政府、企業,防治大氣環境污染還得全民參與。”
相比微信里的“曬藍天”,“護藍天”更成為許多人的選擇。
眼下,騎公共自行車已經成為西安街頭一景,越來越多的市民參與到綠色騎行中。目前,西安市公共自行車單日平均使用量爆發式增長到21.6萬次,最高單車日周轉次數達7次,位居國內先進城市行列。據西安市公交總公司介紹,公共自行車平均日出行距離3-4公里,可節約汽油15.4噸,減少碳排放37.4噸。
與此同時,陜西省還實行了一系列擴大公眾參與的機制和辦法。比如,出臺《環境信息公開實施意見》,定期向社會公布各市(區)優良天數排名和主要污染物;出臺《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實施辦法》,并通過環保熱線和微信微博等,不斷暢通群眾投訴渠道等。
PM2.5同比下降42.9%,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陜西省節能減排取得成效,經濟結構調整呈現優化向好的勢頭。上半年,全省四項主要污染物減排總量排放實現時間、任務雙過半,節能減排進展總體順利。
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7月,陜西省關中地區PM2.5濃度持續保持下降趨勢,其中寶雞下降幅度最大,為38.2%,其次為西安和渭南,均下降36.5%。成績雖然喜人,但形勢依然嚴峻。上半年國家考核陜西省的10個城市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72.4%,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3個百分點;大氣污染復合型特征愈加明顯,以西安為例,7月份,西安市首要污染物為臭氧的天數為27天,且優良天數同比下降9天,反映出陜西省目前大氣治理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省環保廳廳長王成文表示,面對依然嚴峻復雜的環境治理形勢,絕不能因空氣質量稍有改善,就在工作上放松,要切實防自滿、防松懈、防反彈,治污降霾工作任重道遠,只能加強,不能松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