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保部門統計,2015年1至8月,唐山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93天,較2013年同期增加17天,重污染以上天數減少25天,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這藍天白云、綠水青山的風光美景來之不易。為此,市財政近年來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多措并舉全力支持節能減排和大氣污染防治,付出了大量工作和努力。
2013年,我市空氣污染嚴重,霧霾頻發,一度被列為全國空氣質量較差城市。面對嚴峻的形勢,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唐山市2013-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把防治大氣污染列為惠民“一號”工程,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誓要摘掉環境污染“黑帽子”,實現空氣質量明顯好轉的目標。我市與省政府簽訂了《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承諾2017年與2012年相比實現以下目標:環境空氣細顆粒物濃度下降33%;凈壓煉鐵產能2800萬噸,占河北省凈壓量的42%;凈壓粗鋼產能4000萬噸,占河北省凈壓量的59%;凈消減煤炭消費2560萬噸,占河北省凈消減量的63%。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經初步測算,唐山市大氣污染防治項目總投資近400億元。大量的資金需求,是擺在全市上下的一大難題。
千方百計籌措,破解資金難題
為盡快破解資金難題,唐山市財政局多渠道籌集資金50多億元,帶動企業投資數百億元,為大氣污染防治和節能減排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3年9月,得知國家財政部、發改委正在組織申報第二批全國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距離截止時間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市財政局立即組織人員,晝夜加班,節假日不休,請專家、搜資料、編方案,經過一個月的努力,終于使唐山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10個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之一,示范期3年,將累計獲得中央財政獎勵資金12億元。同時,市財政局積極爭取上級財政部門的支持,2013年以來累計爭取到中央和省級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16.44億元。整合全市財政性金融、類金融資產,設立2.3億元的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和2000萬元的科技風險投資基金,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引導社會資金集聚,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
統籌使用資金,保障重點項目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資金有了,如何用好、管好,使之發揮出最大效益也是關鍵。為此,市財政局結合相關部門制定了《唐山市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資金管理辦法》《唐山市提前淘汰黃標車財政補貼辦法》等一系列制度規定,把資金集中用于大氣污染治理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上,努力用好財政的每一分錢。2013年以來安排提前淘汰黃標車補貼資金5.1億元,截至今年6月底已提前淘汰黃標車2.3萬輛。創新公交車購置融資新模式,融資6.4億元購置清潔能源公交車1465輛,市財政對融資本息給予全額補貼。安排資金5億元用于燃煤鍋爐拆除、改造,有效減少了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為提高污染防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市財政足額安排資金,加快政府采購進程,全力保障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的購置和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運行,實現了對全市重點鋼鐵、焦化、電力企業的除塵、脫硫、脫硝設施實時在線監控,遏制了環境違法行為的發生。統籌使用節能減排資金,實施節能減排項目近2000項,支持開展污染治理達標建設,確保了全市7大重點行業、630個污染源治理項目全部按期完成。
積極研究探索,強化政策支持
隨著全市調整產業結構、壓減過剩產能,短期內將對大批職工的就業產生影響,為穩定就業崗位,市財政認真落實省援企穩崗政策,安排援企穩崗資金3.6億元,對51家涉及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治理大氣污染和經濟轉型升級的企業進行扶持,穩定就業崗位22.4萬人。同時,為防止高耗能企業盲目發展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嚴格落實了差別電價、差別水價、懲罰性排污費等處罰措施,建立能源消費交易平臺,健全排污權交易機制,鼓勵企業積極減排。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分包服務、第三方運營等方式進入防治大氣污染領域,參與環保設施的建設和運營,努力構建環境治理長效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