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黎氣候大會通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協議。更為明確嚴格的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目標,將使企業降碳改造的剛性融資需求加大。中央財經大學在氣候大會期間發布報告預計,2020年全國應對氣候變化融資需求將達2.56萬億元峰值。
廣東作為碳排放第一大省以及中小企業眾多的省份,仍有不少企業面臨節能減排資金缺乏的困境。
與此前碳交易二級市場多為企業間的不定向交易不同,近日,廣東碳市場繼續創新交易模式,如設立回購交易形式,鼓勵投資機構向企業“買碳”,使企業獲得資金用于節能減排,改造完成后企業再向投資機構回購配額,以此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也通過市場機制切實促進企業綠色發展。目前,廣東碳市場已有3家投資機構開展配額回購交易業務,為數十家企業融資數千萬元。而據省發改委介紹,廣東實施碳交易制度兩年以來,本省控排企業的節能降碳改造投資意愿大大提高,據初步統計已有60余家企業約投入50億元用于節能降碳改造工作,比2013年提高25%。
案例
創新交易方式破減排融資難題
今年8月,清遠某水泥企業拿到了政府免費發放的97%年度碳配額,不過,對于生產線的升級改造,該企業負責人仍感到迷茫。
“一方面我們計劃對生產線進行改造以應對控排要求,卻苦于自身資金有限,銀行對排放較高的企業也放貸謹慎;另一方面,如果不及時完成改造,本年度碳排放很可能超過免費配額的量,履約時就要花錢買碳。”企業陷入了兩難。
所幸,該企業不久從投資機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案。
根據雙方簽訂的回購協議,投資機構對該水泥企業下屬兩家水泥廠2015年度碳配額中可用于市場交易的部分,共計31萬噸碳配額,以約470萬元購入,從而解決企業的燃眉之急。
“今年9月,我們公司就通過線上交易的方式,把購入31萬噸碳配額的交易款項,于交易次日打入控排企業賬戶。”參與這筆回購交易的廣州微碳投資有限公司碳資產部總監蔡超說。
據悉,該水泥企業技術改造擬總投資900萬元,包括1條2000噸/日水泥生產線的噴嘴、爐膛等部位。獲得470萬元融資后,部分資金與企業自有資金已共同投入改造項目。目前,一期改造基本完成,正在調試,“預計熟料的煤耗單耗可下降約8%,且產品質量將得到顯著提高。”
除了幫助企業技改融資,對減排基礎較好,碳配額有余的控排企業來說,碳資產回購也成為他們周轉資金的有效方式。今年6月底,佛山某熱電企業急需短期資金還貸,投資機構向該企業提供了一份近70萬噸碳配額的回購交易融資方案,金額達1120萬元。
蔡超介紹,配額回購交易與往常直接在市場上買賣的碳交易有所不同,上述某水泥企業簽署了回購協議,在改造完成或資金回籠后,只需于2016年6月(年度碳配額履約日期之前),按照協議價格購回同等數量的碳配額,即可返回原有31萬噸配額。企業不用擔心賣出配額后,因為后期碳價波動而造成碳資產流失。而對于投資機構而言,基于碳市場長遠看好的趨勢,即使企業逾期沒有回購,由于投資機構購入配額的成本較低,也可通過在二級市場出售該部分配額而降低風險,甚至獲利。碳交易機制真正發揮了服務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
效果
降低融資門檻活躍二級市場
蔡超表示,通過回購交易方式融資后,企業技改后減排,可以節省成本,不但減輕了控排企業的回購壓力,甚至會產生富余的配額,可以額外用于交易獲利,這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事實上,配額回購交易業務僅是今年來廣東碳市場推出的碳金融產品創新之一,今年初,廣東就出現了國內首單碳排放權抵押融資業務——廣州大學城華電新能源公司近日以廣東碳配額獲得1000萬元的碳配額抵押融資及控排企業法人賬戶透支授信。
同樣是以碳配額換取融資,抵押融資與回購交易融資有何區別?
廣碳所相關負責人介紹,碳配額抵押融資是由銀行放款,而銀行授信的門檻相對較高,碳配額回購交易主要方便難以獲得銀行貸款的企業,由投資機構購買碳配額的方式,給企業獲得融資,貸款門檻大為降低。此外,抵押融資在抵押期間,配額所有權仍然屬于企業;而回購交易在企業未回購之前,配額屬于投資公司,所有權發生了改變。
據悉,為了進一步活躍二級市場,此前廣碳所聯合銀行向控排企業推出的碳交易法人賬戶透支、碳排放配額抵押融資兩項金融創新產品,將逐步向投資機構會員開放,這將有利于投資機構豐富碳資產管理手段。
目前廣東是全國第一大、世界上僅次于歐盟、韓國的全球第三大碳交易市場。廣碳所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看交易量,我們更注重碳交易是否真正推動了企業減排,這才是碳市場建設的最終目的。”
廣東省氣候變化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像回購交易、抵押融資等創新碳交易形式,進一步豐富了碳現貨交易品種,使企業通過交易及時獲得融資資金落實到降碳改造,真正起到盤活企業碳資產和促進減排的作用,體現了碳交易的初衷;如果試點地區一味盲目追求市場流動性,甚至通過行政命令注銷企業未交易配額的方式,要求控排企業交易來增加市場交易量,可能會引起企業對碳交易的不理解甚至反感,交易市場的表面繁榮也是虛假和不可持續的,與碳交易市場減排機制原理不符。”
發展
投資機構占粵碳交易量近半壁江山
事實上,廣東自啟動碳交易試點工作以來,低碳投資機構迅速發展,其中成為廣碳所會員直接參與碳交易的機構有30多家,含3家外資機構。
截至11月中旬,二級市場的參與機構中,投資機構交易量居各參與機構之首,其交易配額823.60萬噸(含買入與賣出雙向),占配額總交易量的49.43%。“投資機構已成為活躍碳市場的重要力量,可以說碳交易試點帶動了低碳投資咨詢行業的發展。”廣碳所相關負責人指出。而在歐盟等成熟的碳市場中,投資機構交易更占據碳交易的大半壁江山。
“廣東省對投資機構參與碳交易一直持鼓勵態度。”省發改委氣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市場準入方面,廣東省碳交易試點在建立之初,二級市場即向投資機構開放,并在第二個年度履約期允許投資機構參與配額有償競價。在交易制度方面,廣東通過降低投資會員進入門檻、手續費優惠等方式鼓勵投資機構參與。在能力建設方面,通過進行碳交易培訓、講座、研討會等方式加強投資機構對碳交易的認識與碳交易能力,并在香港等地舉辦投資機構活動,以期更好地搭建境外投資者進入廣東碳市場的綜合服務平臺。
目前,碳交易逐漸成為企業碳資產管理新抓手。而碳資產概念的提出,則為企業拓寬碳交易融資渠道,盤活碳資產提供了新的途徑,通過抵押融資等獲得流動資金,以及履約、轉讓等其他方式直接或者間接獲得經濟收益。
除了市場向社會投資機構放開,政府還積極“搭臺”引社會資本的活水——在政策資金扶持方面,省政府利用碳排放有償配額收入設立低碳發展基金,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入低碳領域。今年10月,隨著首期1億元資金的注入,省低碳發展基金正式設立,基金將重點支持控排企業和新建項目開展節能減碳工作,并通過市場化運作實現基金的滾動發展和循環利用。
觀察
新氣候協議推動交易升溫
《巴黎協定》通過后,將于2016年4月22日起一年內在聯合國總部舉行各方簽約儀式。對此廣碳所研究專家預計,考慮到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立時限是2017年,按照我國外交慣例,在2016年4月前碳排放市場建立預計將形成初步成果以策應我國氣候外交相關行動,全國碳市場有望進一步加速,因此對于包括廣東在內的試點市場將形成巨大的推動力,同時帶來緊迫感。
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副司長蔣兆理在巴黎氣候大會表示,到2017年全國碳市場推出時,將覆蓋31個省,6個工業領域和15個子行業,并將涉及每年40億噸的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的近一半。而此次巴黎氣候大會的最新預測也表明可能出現更大規模的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
微碳投資總經理張介培介紹,新協議通過后,全球減碳的政治意愿更為強烈,碳市場受政策波動影響的風險降低,另外碳交易發展將加速某些工業行業的洗牌,如成本壓力增大,會促進行業的兼并重組,結構優化。另外,資源有償的理念進一步深入民心,企業不是有錢買煤,達標排放就可以,只要有排放,就要付出代價。
此外,根據我國的自主減排目標,到2030年要達到碳排放峰值目標,對此中國財經大學在巴黎大會“中國角”邊會發布的《2015中國氣候融資報告》預計,中國每年資金需求增速超過4%,直到2020年逐漸增大到資金需求的峰值2.56萬億元人民幣;2030年之后資金需求將顯著下降,這是由于早期持續的投資將使得中國在2030年之后顯著受益于低碳技術創新和規模化應用帶來的成本降低。
省發改委氣候處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巴黎協定富有雄心的目標共識以及我國負責任的自主貢獻目標,對于廣東省碳市場及低碳建設工作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將有利于廣東省制定更強有力的減排目標,碳市場配額控制力度也會進一步加強。國際和國內重視低碳的大環境也有利于投資者對于低碳領域的投資信心,進一步助推碳交易的碳價上升。
該負責人透露,目前廣東碳市場減碳增效激勵作用明顯,鋼鐵、石化、水泥、電力4個控排行業企業碳強度均有明顯降幅,其中水泥熟料、粗鋼、原油加工的單位產品碳排放比2013年分別下降4.9%、4.6%和7.23%,為我省超額完成2014年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標作出了突出貢獻。
除此之外,部分投資機構還積極引導后發地區發展林業碳匯,通過CCER等碳交易的補充機制獲取資金用于當地的脫貧改造,探索“造血”扶貧的新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