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下,撈刀河楚家湖大堤上的“零電費”風光互補路燈特別引人注目。在市委、市政府的強力推動下,節能降耗已成星城人民的自覺行動。 在能源匱乏等多重壓力面前,長沙率先全國于2006年成立能源管理辦公室和能源執法隊,全力推進節能降耗工作。長沙萬元GDP能耗值已連續三年為中部六個省會城市最低,“中部節能看長沙”的品牌效應正在顯現——

在科學發展觀、“兩型社會”建設兩面大旗的指引下,市委、市政府對節能降耗工作高度重視,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潤兒,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劍飛曾在能源緊張時親自調度長沙煤、氣、油等能源,并對長沙首創的全民節電大行動、賓館“七小件”有償使用等重大節能新舉措給予高屋建瓴的指導,節能理念深入人心。
對于依靠資源興起的地區,經濟專家曾有兩個形象的比喻:一個是“蠶吃桑葉”,就是無節制地消耗資源、能源,到頭來作繭自縛;一個是“蝌蚪變蛙”,就是合理地利用資源、能源,大力發展替代產業,進行循環發展,最終水陸兩棲、天廣地闊。“長沙能源管理工作始終堅持開源與節流并舉的原則,節流優先。”副市長文樹勛形象地告訴記者,長沙作為一個能源匱乏型的城市,對于能源的使用,一定要擯棄“蠶吃桑葉”的做法,而是要走“蝌蚪變蛙”的新路。而目標就是要提高資源生產率和降低萬元GDP能耗值,加快我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步伐,建設節能型城市,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長沙能源與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逐步向循環型社會邁進。
[開源實招·資金支持]
近億元資金撬動節能大市場
[最新動態]下個月,一年兩度的財政專項節能資金又將開始申報。經過嚴格審查后,一批重大節能項目將獲重點支持。三年來,長沙財政已投入資金近億元撬動節能市場,惠及400多個項目。
[新聞背景]從2007年開始,市政府財政每年拿出3000萬元專項節能資金鼓勵企業強力推進節能降耗工作,重點支持對象為六大產業集群發展具有核心帶動作用、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重大項目;具有一定基礎、能培育上市,對中小企業發展提速具有帶動作用的項目;能提升生產工藝水平,實現擴產、節能、提效的技術改造項目。“獎勵金額嚴格與實際節能量掛鉤,節能率低于15%的一律擋在門外。”市經委黨委書記、主任趙躍駟告訴記者,節能資金從申報到發放必須經過企業申報、專家審核、政府審定、社會公示等程序,以確保財政資金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記者點評]節能專項資金投放如同“放水養魚”,有利于從源頭引導企業進行節能改造,促使我市工業發展能夠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能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能夠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