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前海路陽光棕櫚園的黃霆,從春節前就一直納悶:成了前海路新風景的路燈——上面有風扇旋轉發電、下面有太陽能吸光發電,為啥總是不見風扇轉?
“風扇不轉,就不能發電了。不發電,風光互補燈就是個花架子,好看不中用。”黃霆把咨詢專家后的結果公布在深圳新聞網市民論壇上,不少網民跟帖提出質疑。
不管風大風小,風扇都不轉動
今年春節前,前海路深南路口至東濱路口的3公里路段,72座風光互補環保節能路燈安裝完畢,原有的高壓鈉燈被取代。
負責工程實施的是深圳市鉑勝光電有限公司。鉑勝光電公司在公司主頁上公布消息稱,前海路新型風光互補路燈的改造工程起始于今年1月,目前已順利通過驗收。每套路燈包括ELITE210W+COSMO90W各兩只、風力發電系統一套、太陽能發電系統一套。
2月5日,網民“wuliran”在深圳新聞網上發帖稱,“前海路新裝風能加光能路燈,剛裝上去時,沒有一個風能扇在轉。后來在路燈下裝了個盒子,風扇轉了幾天。現在快一個月了,不管風大風小,風扇沒有幾個在轉!”
網民“wuliran”的說法,在現場得到了驗證。據深圳氣象臺數據:昨天深圳微風,風向不固定。上午10時15分,90%的路燈風扇一動不動,8%的風扇偶爾轉一下,只有2%的風扇轉個不停。在前海路從桃園路口到深南路口的24個路燈中,3個風扇慢速轉動,1個風扇快速轉動,20個風扇基本不動。
對于風扇不轉問題,南山區路燈管理所承認是事實,不轉自然不發電。有工作人員表示,前海路的新裝風光互補路燈,當初建設單位不是他們,目前也沒有交付給他們管理。整個工程還在調試階段,調試中能長期保持正常工作才能通過驗收,驗收后才是正常運作。
從事節能燈研發的網民“華彩中國”說,據他觀察,前海路上現在能轉的風扇都是空轉。按照設計,72座風光互補環保節能路燈,上半夜采用鈉燈照明,下半夜利用風能、光能轉化成電能照明。也就是說,風能、電能最終要儲存在90瓦蓄電池中。
據網民“華彩中國”實地調查,前海路路燈下半夜實際大部分還用的是電。“由于風力發電不能運轉,加上陰天太陽能不夠,春節期間,路燈蓄電池儲藏的電能根本不能滿足照明需要,就又用電給蓄電池充電。”網民“華彩中國”說。
對于“華彩中國”的調查結果,南山區路燈所不予置評。
扇片會成“頭頂上的三把刀”?
前海路的風光互補路燈引起了政協委員對安全隱患的擔心。
在剛剛閉幕的南山區政協三屆五次會議上,政協委員潘峰云,就提交了“關于拆除南山前海路風力發電機的建議”。
潘峰云說,小功率風力發電機,設計風速較低(12m/s左右),且大多都沒有強風時的剎車裝置,在強風下,由于擋風面積等于以葉片為半徑的圓,葉片容易發生因無法承受扭力而被折斷。考慮到葉片折斷傷人等安全風險,風力發電機一般都安裝在無人區(如固定的風電場)和少人區(如較偏僻的高速公路旁),而很少安裝在居民密集區。業內人員常稱安裝在居民密集區的風力發電機為“頭頂上的三把刀”。
他認為,前海路作為南山區重要交通要道,在此安裝大量風力發電機,在臺風來臨時恐有傷人危險。為此,他建議,拆除前海路風力發電機,可以考慮保留太陽能組件。原因是,在強風下太陽能擋風面積并不會增加,不會有飛出傷人的風險。
30年才見效益不劃算
對于前海路72座風光互補環保節能路燈,在坊間還有另一種質疑聲音:目前,在歐洲、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風光互補路燈系統剛起步,前海路的節能改造從經濟效益上是否劃算。
施工單位鉑勝光電公司這樣計算風光互補路燈改造工程節能效果:一只傳統路燈每天耗電約4.5度,全年耗電1642.5度,如果電價按0.8元計算,則每年耗電1314元/年;改造后每天可節電2.5度,每年可節電912.5度,相當于每年可節約電費730元/年,節電55%以上。
對此,深圳華光晶亮照明公司總經理趙飛林并不認同。他說,前海路風光互補路燈的報價是3.7萬元一座,72座就要266.4萬元。266.4萬元可用于傳統路燈照明用電28年。“還有一個問題,太陽能電池板最長只能用20年、蓄電池3至5年就要換,太陽能電池板和蓄電池成本較大。”趙飛林說,“這樣一算,30年后才能顯示出效益。施工單位說工程主體壽命可達到20年以上,剩下近10年咋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