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在北京和深圳兩地召開2020年度新聞發布會,對外披露一年來的生產經營、安全管理、走出去等各方面發展情況。澎湃新聞獲悉,截至2019年底,該集團總資產超過7500億元,在運清潔能源裝機規模超過5800萬千瓦。中廣核新聞發言人黃曉飛表示,中廣核是國務院國資委重點盈利企業和重點增利企業,綜合業績保持在央企第一方陣,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主要經營業績連續十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2019年,隨著陽江核電6號機組和臺山核電2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中廣核在運核電機組已增至24臺,裝機容量2714萬千瓦,在建機組5臺,裝機容量578萬千瓦,核電裝機規模繼續保持國內第一、全球第三。其中,去年9月全面建成一期工程的臺山核電站是中法在華最大的能源合作項目。陽江核電6號機組的投運,標志著陽江成為全球最大在運輕水壓水堆核電基地。
安全性始終是公眾最為關心的核電話題。黃曉飛表示,2019年,中廣核投產三年以上的成熟機組,世界核運營者協會WANO指標75%達到世界前1/10的卓越水平,投產三年以下的新機組也有75%的WANO指標達到世界前1/4的先進水平,運營業績世界一流。
中廣核旗下的深圳大亞灣核電基地頻頻創造核電運營的世界紀錄。據大亞灣核電公司新聞發言人常啟能介紹,截至1月7日,嶺澳一期1號機組連續安全穩定運行4960天,繼續保持同類機組安全運行世界紀錄。嶺澳二期1號機組12項WANO指標全部達到世界前1/10的卓越值,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在世界核電領域權威評比——法國電力集團安全業績挑戰賽中,大亞灣核電基地連續11年奪得“能力因子”第一名,累計冠軍數增加到39項,占該項賽事冠軍總數的一半以上,保持了全球獲得冠軍最多的參賽核電基地桂冠。
除核電外,中廣核早已將業務范疇延伸到更廣闊的的新能源領域。據了解,經過12年的發展,中廣核境內新能源在運裝機總容量正式突破2000萬千瓦。2019年,中廣核新能源新增在運規模超過300萬千瓦,在建項目445萬千瓦,在“十四五”前期,有望實現裝機規模從2000萬千瓦到3000萬千瓦的突破。
“走出去”方面,中廣核能源國際公司新聞發言人戴洪剛在發布會上表示,截至2019年12月底,中廣核能源國際全球控股項目達47個,總資產892億元,總裝機1408萬千瓦,在境外擁有電力資產的中國企業中位居前列。
在南美洲,中廣核2019年先后完成巴西Gamma和Atlantic兩個新能源項目共計在運裝機118.2萬千瓦的股權交割,實現在南美洲市場“零的突破”,新能源業務首次覆蓋五大洲。在歐洲,2019年8月,中廣核與德國的Aquila Capital公司簽訂瑞典Powerhouse 81.3萬千瓦風電項目股權認購協議,該項目是2019年歐洲新能源市場最大規模的交易,目前正按計劃穩步實現交割。此外,中廣核2018在開工建設的歐洲最大陸上風電項目——瑞典北極風電項目已處于安裝調試階段,2020年上半年將建成投產。
在非洲,2019年12月30日,中廣核首個非洲綠地太陽能及儲能示范項目納米比亞項目正式進入實施階段。這是繼投資建設中國在非洲最大的實體項目——納米比亞湖山鈾礦以來,中廣核在非洲的首個綠地太陽能及儲能項目。
在亞洲,2019年2月25日,中廣核綠地開發的馬來西亞最大太陽能電站——吉打 5萬千瓦太陽能項目商運,每月可為約3萬個家庭提供清潔電能;裝機規模達224.2萬千瓦的馬六甲燃氣發電項目自2017年12月開工建設以來,各項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該項目是東南亞最大的燃氣項目,預計2021年建成投產;在韓國,中廣核大山10.9萬千瓦生物質發電項目自2018年11月開工建設以來,各項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計劃于2021年初建成投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