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的煩惱
“國家‘十二五’的節能減排大目標已明確,要想變也很難,我們的壓力很大。”丁超向記者訴苦,“像我們這樣省份,單位GDP能耗只有零點幾噸標準煤,下降的空間很小,因為越接近極限再下降會越困難。”
根據公布的數據,北京、浙江、廣東等省市的單位GDP能耗較低,都在一噸以內,而全國有17個省份在2噸標準煤以上,有的甚至高達3、4噸。
“再緊也要降下去。只有這樣才能倒逼出一些空間,我只是擔心GDP因此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就業。”丁超同時表示:“考核辦法應該更加合理,除了約束機制,也應該設立一些激勵機制,讓約束和激勵結合起來。”
煩惱的不只是丁超。山東省一位發改委系統官員就指出,“對于節能減排的指標,要考慮歷史形成的產業布局因素。”
他分析說,山東省的化肥產業產量占到全國的20%至25%左右,這都是在計劃經濟時期國家統一布局造成的,因為山東是農業大省,需要化肥,再加上山東有煤炭,為了減少運輸成本,就把化肥產業建在了山東。
目前,山東省一年生產1400萬噸化肥,自給用不到600萬噸,一半銷售給全國各地。但是,山東省每年給化肥廠的電費補貼就要40億元,節能減排的指標也要山東來承擔。“這合理嗎?”
他建議,應從機制上來考慮,歷史原因形成的,國家應在設備工藝改造上給予政策支持,可以設立一個設備工藝改造基金,來彌補企業技改的資金不足。
中西部:“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
東部有東部的煩惱,中西部同樣有自己的苦衷。
“東西部發展不是在一個水平線上,東部是靠西部低價的能源和勞動力發展起來的,現在到了東部支援西部的階段了。”西部某省一位地方政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該官員指出,在總量和結構上,東西部也要區別對待,否則東西部的發展速度定一樣高,那么西部永遠也趕不上東部發達地區,而且差距會越拉越大。 “比如能不能讓東部GDP增速7.5%,中部GDP增速9.5%,我們西部為11.5%?并按照這個總量來安排投資、能源消耗、環境容量、資源配置等。”
“對于西部地區應實行差別化的調控政策,特別是節能減排,應像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一樣,實行‘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這位官員說。
作為西部,目前還沒有到加快服務業發展比重提高到那種程度的階段,他們甚至不承認自己屬于工業化中期階段,而認為還是初期階段。“為了縮小區域發展不平衡,中央希望讓我們跨越式發展,如果不再跨越,問題會越來越多,所以應該實行差別化政策。”
由于歷史和資源方面的原因,中西部一些欠發達省份已形成以煤炭、電力、電解鋁、鐵合金、電石、化工、水泥建材等工業為主體的重型化產業結構,經濟增長對能源的依賴程度和消費水平高。 尤其是2010年以來,隨著經濟回升向好進程的加快,工業生產恢復性增長強勁,能源消耗快速反彈,出現了增幅擴大、總量攀升的局面,成為節能減排重要預警區。
貴州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貴州省部分地區完成年度工業節能目標難度較大。由于今年1~7月該省部分地區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升,欠賬較多,啟動節能減排預警調控措施后,仍然難以完成全年能耗下降5.27%的目標。而在“十二五”,照此目標,仍然任重道遠。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深入專題了解:“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