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節能減排再加碼 華電推動“超低排放”試點 | 09-26 |
最新出爐的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行動計劃,吹響了燃煤電廠的環保改造 “升級戰”的號角。在首臺“超低排放”燃煤機組投運后,中國華電集團公司正在推動其他試點機組的“超低排放”技術改造,并計劃從明年起分區域分階段在集團系統內推廣,讓綠色燃煤電廠更“綠”。 自我加壓探索“超低排放” 近…… |
同方股份持有真明麗1億股 占股逾半成“大當家” | 09-25 |
同方股份(600100)24日發布對外投資項目實施進展情況公告。 公告稱,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于2014年7月11日召開2014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于附條件的同意下屬全資子公司投資真明麗控股有限公司的議案》和《關于提請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在本次交易所附條件不成就時根據交易進展情況決定是否進行及調整投資真明麗方案的議案》。截至本公告披露日,THTF ES 共持有真明…… |
山東省乳山市供電公司:積極配合政府做好節能減排工作 | 09-24 |
“你們廠的變壓器容量過大,與用電負荷相差太多,好比‘大馬拉小車’,致使損耗大,建議減容。”連日來,國網山東乳山市供電公司4支專業小組深入全市山東華隆食品、山東金州礦業集團公司等多家龍頭企業,引導企業客戶節能減排,促進低碳發展。 面對節能減排硬指標,乳山市供電公司積極配合政府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廣…… |
江蘇全面監控脫硫脫硝 年節約標煤800萬噸 | 09-24 |
記者22日從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獲悉,該省已研發出針對燃煤機組的全過程實時在線監測系統,今年底將實現脫硫脫硝監控“全覆蓋”,可使江蘇電力生產行業年均節約標煤約800萬噸。 燃煤發電機組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是我國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為控制大氣污染物排放,國家要求燃煤機組安裝脫硫、脫硝、除塵等環保設施,并配套建立電價補償政策。但部分電廠出于運行成本考慮,違規降低環保設施投運率…… |
富士康:設立專業節能公司 碳交易賺取千萬收益 | 09-23 |
為“蘋果”代工,早已是富士康科技集團的一張閃亮名片。但鮮為人知的是,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子產業制造商也成為了剛剛開啟的、深圳碳交易市場的最大贏家。 2013年,富士康在深圳公司投入的節能改造資金不到5000萬,但產生的結余配額約占深圳市年度結余配額的近三成。僅靠出售部分結余配額,富士康就獲益1000多萬元。&nb…… |
[圖文]和隆優化與方大集團九江萍鋼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 09-19 |
2014年9月17日,北京和隆優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430290)與九江萍鋼鋼鐵有限公司(九鋼公司)在江西九江簽訂為期三年的戰略合作協議。九江萍鋼鋼鐵有限公司是遼寧方大集團下屬的江西萍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萍鋼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萍鋼公司是具備一定國際影響力的高成長性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年產鋼能力1100萬噸,為全國企業500強和全國民營企業50強企業。北京和隆優化于現軍董事長…… |
興業銀行將盤活35億元信貸資金投向節能環保 | 09-18 |
由興業銀行發起、興業信托作為受托機構的國內首單綠色金融信貸資產支持證券———“興元2014年第二期綠色金融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招標,招標總額33.18億元,投標總額82.96億元,投標倍率為2.5倍,其中優先A檔投標總額67億元,投標倍率為2.56倍,優先B檔投標總額12.18億元,投標倍率為3.83倍。 &nb…… |
上海銀行中小企業開發“合同能源貸” | 09-18 |
當前,宏觀經濟處于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部分地區經濟金融形勢比較嚴峻,一些領域的中小企業面臨著經營困境。然而,對于城商行來說,服務中小微企業不僅是 “天職”,更是“立命之本”。面對挑戰,需要商業銀行從各個維度對自身作出調整。 記者近期從上海銀行了解到,該行通過整合內外資源,豐富服務內涵,已經形成了服務中小企業的綜合金融體系。截至今年6月末,上海銀…… |
興業銀行國內首發綠色金融信貸資產支持證券 | 09-18 |
昨日,由興業銀行發起、興業信托作為受托機構的國內首單綠色金融信貸資產支持證券——“興元2014年第二期綠色金融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招標,招標總額33.18億元,投標總額82.96億元,投標倍率為2.5倍,其中優先A檔投標總額67億元,投標倍率為2.56倍,優先B檔投標總額12.18億元,投標倍率為3.83倍。 &…… |
演繹變頻泵站深度節能傳奇—金易奧科技 | 09-17 |
由于水泵用電量在社會總用電量中所占比重巨大,在世界范圍內約占20-25%左右的用電份額,所以,在這樣大的用電領域進行節電技術的研究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一直以來,變頻器作為主要的節電設備被不斷的推廣到水泵系統中來,在取得這些可喜的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和反常現象,有許多地方花巨資投入的節能產品,并沒有產生用戶希望的節能效益,有些還出現了用電量反而增加的現象。 這是為什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