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電福建公司自2010年3月成立后,積極轉變電廠經營方式,加大企業轉型力度,充分利用地域優勢,進行機組供熱改造,所屬福州發電公司、泉州熱電公司2個火電企業均從單純發電向供熱發電轉變,邁出了企業轉型的堅實步伐。截至8月11日,該公司累計完成售熱量129.36萬吉焦,在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實現了社會、政府與企業的多方和諧共贏。 一是供熱項目開辟利潤增長點。利用所屬福州公司、泉州熱電地處江陰工業園區和泉港石化園區的地域優勢,福建公司積極進行供熱改造,2個火電企業分別于2010年9月和3月成功實現對外供熱。福建公司積極培育熱力市場,開發潛在用戶,2011年成功爭取到濠錦化纖、西子灣水產2家熱用戶,后續還將新增熱用戶4家;與福建聯合石化簽訂了130噸/小時的供汽合同,目前管網正在建設中,預計8月份可實現對其供汽。目前,福建公司擁有熱用戶14家,最大供汽能力達到750噸/小時。截至8月11日,供熱量同比增加123.57萬吉焦,為企業綜合經營和資產保值增值上水平、提高整體效益開辟了新途徑。
二是供熱項目促進節能減排。福建省“十二五”規劃提出5年降低單位GDP能耗16%目標,而采用高效率、低排放的大機組替換小火電機組發電、供熱,已成為一項重要的節能減排措施。福建公司所屬火電廠供熱改造后,替代小煙囪11座,拆除小鍋爐21臺,每年減排二氧化硫3380多噸、煙塵1330多噸,有助于地方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同時,為防止經濟煤種摻燒后導致二氧化硫排放量隨之增加,福建公司還對煙氣脫硫設施進行改造,進一步降低了二氧化硫排放濃度。
三是供熱項目優化經濟技術指標。福建公司利用發電時已完成部分做功后的低參數蒸汽來實現供熱,極大地提高了熱經濟性,改善了技術經濟指標。根據供熱后機組煤耗影響試驗結果,以及全年各機組的供熱量、負荷率情況統計數據,供熱后煤耗全年下降的平均值約為0.4克/千瓦時。同時,在電量市場供大于求時,通過依托供熱、負荷支撐等比較優勢,將有效提高機組的利用小時數;在電量市場求大于供時,可利用最低用汽量熱價、煤熱聯動等機制開展熱價調增工作,為爭取市場主動權創造了條件。
四是供熱項目實現多方共贏。福建公司所屬2個火電企業作為所在工業園區唯一的供熱源點,實現大規模集中供熱后,可淘汰工業園區相關企業原有的低效率小鍋爐,2010年和2011年減少熱用戶生產成本2300萬元以上,既符合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和節約土地的需要,又為政府創造了優越的投資環境。供熱改造后,福建公司2010年至2011年預計實現供熱產值1.6億元,2012年有望翻番,將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