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三上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综合视频,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太 陽 能 >> 正文
光伏發電產業為何“墻內開花墻外香”
來源:人民日報 時間:2011-9-19 16:01:16 用手機瀏覽


8月22日,新疆哈密光伏發電站太陽能設備安裝工作全面展開,第一期5兆瓦太陽能電池組預計8月底并網發電。

  九成以上產品出口,不僅使我國的光伏產業受制于人,也違背了該產業發展的初衷

  在我國的各種可再生能源中,恐怕沒有哪一種像太陽能光伏發電這樣,既如此輝煌、又如此尷尬。

  2010年,我國的光伏電池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50%,在“世界第一”的交椅上坐得更加穩當;

  與此形成巨大落差的是,我國生產的光伏電池出口比例依然保持在95%左右,與上年相比變化不大,真正在國內安裝并提供綠色電力的少之又少。《世界能源統計回顧2011》報告顯示,中國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010年末為893兆瓦,但占世界的份額僅為2.2%。

  真正享受太陽能這一清潔能源之利的,依然是歐美和日本。《世界能源統計回顧2011》報告顯示,到2010年年末,歐洲累計安裝29617.145兆瓦,占世界光伏發電裝機總容量的74.5%。以國家而論,世界最大的光伏發電國家是德國,2010年末裝機容量高達17320兆瓦,占世界份額的43.5%;西班牙和日本裝機容量分別為3892兆瓦和3617.2兆瓦,占世界的份額為9.8%和9.1%;意大利、美國分居世界第四和第五位,占世界的份額為8.8%和6.3%。

  不可否認,憑借海外市場的旺盛需求,我國的光伏產業得以迅猛發展。據統計,中國目前從事光伏產業的企業數量接近600家,涌現出無錫尚德、保定英利、濟南力諾等知名企業;從業人數約為30萬人,形成了包括高純多晶硅制造、硅錠和硅片生產、電池制造、光伏組件封裝以及光伏系統應用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生產工藝和相關技術得到大幅提升。

  但是,“出口為主”的格局導致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嚴重依賴國際市場。一旦國際市場出現大的波動,就勢必影響整個產業鏈的健康發展。在2008、2009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和今年的歐洲債務危機中,表現得尤其明顯,許多企業叫苦不迭。

  更不容忽略的是,九成以上的光伏電池出口國外,形成了“產品出口國外、碳排放留在國內”的節能減排倒掛現象。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電力裝機總容量為87.4萬兆瓦,其中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僅為300多兆瓦,占電力裝機總容量的比例不到萬分之四。

  誠如專家所言,中國光伏產品長期“墻內開花墻外香”,不僅造成產業發展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使整個行業難逃潛在的風險,也使得光伏產品生產過程中消耗的能源沒有在國內得到補償和再生,中國老百姓沒有享受到光伏產業發展所應有的環保收益。

  只有大規模應用才會降低成本,國內市場滯后的瓶頸是上網電價

  作為全球的光伏電池生產大國,中國為什么自己不大規模使用?最為流行的說法是:光伏發電的成本太高,老百姓用不起,政府補貼不起!

  與四五毛錢一度的火電相比,四五元一度的光伏發電的確是太高了。

  “光伏發電成本高,這個問題要辯證地看。”山東最大的光伏企業——力諾光伏集團電力工程公司總監司昌雷認為,與火電、水電等傳統能源相比,光伏發電畢竟還處在發展初期,成本高并不奇怪。“任何具有替代潛力的新興產品,在發展初期都會由于材料不充足、技術不成熟、規模不夠大等原因,成本和價格高于傳統產品。但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生產規模的擴張,必然會帶來企業的充分競爭和技術的長足進步,價格自然會由高變低。”

  英利集團銷售總公司副總經理張哲告訴記者,光電轉換效率,是價格下降的關鍵因素。近年來英利的多晶硅光伏電池光電轉化率持續提高,2007年為14.5%,2008年為15.3%,今年則穩定在16.8%;其中的最新產品“熊貓”組件,今年的實際光電轉換率達到18.5%。光電轉換率提高的結果,是光伏發電價格的下降:每度電的價格,已由2009年的1.7元,降到今年的1.2元。

  毋庸諱言,光伏發電價格的降低,主要源自國外市場的拉動。

  國內市場怎樣才能快速啟動?答案是標桿上網電價政策。該政策又稱固定電價政策,是全世界普遍通行、效果最佳的光伏發電扶持措施。

  “德國就是最好的例子。”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光伏專委會主任趙玉文介紹說,德國光伏市場的年新增裝機容量的增速高峰出現在2000年及2004年,增速分別達到200%和300%以上,這兩次超常規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是德國首創的上網電價補貼政策的推出和修訂。2000年中,德國首次出臺其可再生能源法案(EEG),將其上網電價提高了3 倍以上。經過兩年的遞減之后,2004年,德國政府修訂了EEG 法案,對上網電價做了進一步細化,對民用細分市場提高了電價,同時規定了新的價格降低速度。上網電價補貼政策的實施,有效啟動了市場,帶動了光伏產業和光伏技術的快速發展,使發電成本迅速下降。原來德國預計每年成本會下降5%左右,開始幾年就是按照這個幅度實施的。多年實際效果證明,市場啟動速度、對產業和技術的拉動速度和成本下降速度,比預想的要快。2009年,德國把下調幅度提到15%。“事實上成本下降幅度要大于15%,企業的利潤空間并不比以前小。”不光是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采取的也是這一辦法,目前都已成為全球的太陽能利用大國,本國的節能減排和技術進步受益匪淺。

[1] [2] 下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多晶硅產能快速發展 成本領先是長期競爭力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旬阳县| 广州市| 汕头市| 东乌| 禄丰县| 星子县| 五指山市| 平塘县| 印江| 穆棱市| 玉林市| 舟曲县| 丘北县| 博湖县| 凤凰县| 营山县| 三穗县| 民和| 枞阳县| 韶关市| 盐池县| 本溪| 青神县| 巴青县| 兰西县| 东至县| 临江市| 海淀区| 仪陇县| 漠河县| 浏阳市| 云梦县| 靖西县| 铁岭县| 合水县| 九龙县| 济源市| 英山县| 天水市| 桐柏县| 简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