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多個交易中心發布公告,相繼進行交易中心的股權改造。“四川電力交易中心共引入17家投資者 增資擴股完成6月28日,四川電力交易中心股份制改造增資擴股簽約儀式在成都舉行。四川電力交易中心共引入17家投資者,新增股東持股占比30%。陜西電力交易中心完成股份制改造增資協議簽訂 12家新增股東6月28日,按照北京產權交易所交易流程,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陜西省地方電力(集團)有限公司等13家投資者順利完成《陜西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增資協議》簽署工作。經過本次股份制改造,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持股比例由100%降至67%,其他12家新增股東持股比例合計33%。福建增資擴股引入4家投資者福建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增資擴股項目于2020年6月17日在北京產權交易所完成增資信息披露和意向投資方征集。最終確定了4家投資者,分別是福建福能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華電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國電福建電力有限公司。”
電力交易中心股改,電網股權占比下降
不難看出,本次交易中心的股份制改造,引入了包含發電集團、地方國資在內的多方投資者的參與。同時擴股增資效果較明顯,目前完成股改的四川電力交易中心和陜西電力交易中心等機構中,電網的持股比例顯著下降,如,四川電力交易中心共引入17家投資者,新增股東持股占比達到30%。代表電網的股權占比降低了30%。而陜西電力交易中心引入12家新增股東持股比例合計達33%。綜合來看電網的持股比例均降到了70%左右,這也符合,發改體改〔2020〕234號文(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推進電力交易機構獨立規范運行的實施意見》)中提出的“2020年上半年實現交易機構中電網企業持股比例降至80%以下”要求。實際情況是:如果要求電網的股權在80%以下,除南網陸續完成之外,國網所屬省份截至6月28日,還有很多省份的交易中心是不符合的。
表1:截至6月29日國網所屬各省份電力交易中心股權情況注:表格數據來源于天眼查最新統計
表2:截至6月29日南網所屬各省份電力交易中心股權情況
注:表格數據來源于天眼查最新統計
電力交易中心控股權爭奪
在新一輪電改開始之后,國網和南網相繼成立了三十余家電力交易中心,并且股權結構主要是電網控股,甚至是100%控股。在電改的進程中,交易中心的建設是構成電力市場化交易的基礎,是最基礎的硬件設施建設。在交易中心建設完成之后,國家相繼發文要求電力交易中心機構獨立運作。在系列政策下國網的步伐行動緩慢。而股改緩慢最核心的因素是電網的控股權之爭。根據新一輪的電改要求,售電公司將會大概率擁有一定的結算權,而國網公司的利潤主要是靠電費的差價,如果失去了結算權,電網企業就會失去主動權,則變成了售電的下游。失去了結算中巨大的現金流的支持,國網便很難對自身的業務進行運轉。盡管在目前的幾個省份的電力交易中心股份改造中,國網進行了讓步,但是國網依然是占據最大的股份,是以大股東的身份掌握交易中心70%以上的股權。
電力交易中心獨立性的爭議
除了結算權和其中巨大的現金流之外,交易中心的股權也涉及到其獨立性運營。根據電改9號文,電網公司也可以設立售電公司,如果電網掌握電力交易中心這就出現了電網既參與市場交易,又是主導市場交易的情況。但是由于電力交易中心不涉及盈利性,則電力交易中心的主要作用就是市場監督與公平性。從這個角度看,若電網企業通過其本身的優勢,以及對交易中心的掌握是可以直接影響市場的交易,而這也是改革一直強調的交易機構相對獨立性的所在。本輪電改之前,國內兩大電網都有電力交易機構的相關業務,其中國家電網就叫交易中心,南方電網為市場部。而交易機構的相對獨立最主要的方面,是將原來電網企業所承擔的交易業務分離出來,而這也是本輪電改的主要爭議點。由于兩大電網在電力交易方面積累了大量的人力、技術和資金優勢。其作為市場改革的重要力量不可忽視,但若要真正市場化就需要信息透明與交易公開,這對于電網來說是一個考驗。如果單獨設立一個完全獨立的電力交易機構和電網進行脫鉤,這在當下的我國市場也是極不現實的。總體來看,對電改真正有益的電力交易中心模式是值得我們去推進的。本次交易中心的股權改造,一方面引入更多的投資者進入,推動了交易中心的獨立性進程,另外一方面,也保障了電網的穩定運營,是一個多方面博弈的結果。而電力交易中心作為電改的一個重要切入點,而電力交易機構的獨立性本質也是市場多方參與者與電網間利益的一個爭奪,這種爭奪在未來的電改中還將會持續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