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副理事長石瑛在日前舉辦的7月煤炭市場運行發布會上指出,下半年煤炭市場的不確定性與煤炭經濟下行的壓力依然存在。
石瑛介紹,進入7月,煤炭市場供需相對平穩,價格波動運行。
數據顯示,重點監測煤炭企業產銷均出現下降,而各環節煤炭庫存均處于相對高位。
7月中上旬,協會重點監測煤炭企業產量累計完成9292萬噸,環比基本持平,同比減少277萬噸(-2.9%)。1日-28日,重點監測煤炭企業銷量累計完成1.8億噸,比6月減少392萬噸(-2.1%)。
截止到7月末,預計全社會煤炭庫存3.73億噸,環比增加1222萬噸(3.6%);同比增加1180萬噸(3.3%);比年初增加4550萬噸(13.9%)。
其中,重點監測煤炭企業礦井存煤1490萬噸,比月初減少21萬噸(-1.4%);統調電廠庫存超過1.4億噸,比6月末增加680萬噸(5.0%),同比增加600萬噸(4.4%);運銷協會監測重點50家鋼焦企業煤炭庫存749萬噸,比6月末減少29萬噸(-3.7%),同比增加55萬噸(7.9%)。
石瑛介紹,預計7月份全國煤炭消費量約3.4億噸,同比增長1.8%。其中,電力行業耗煤1.8億噸、同比增長1.3%,鋼鐵行業耗煤0.6億噸、同比增長11.0%,建材行業耗煤0.5億噸、同比下降1.3%,化工行業耗煤0.25億噸、同比增長1.0%。
對于后期的煤炭市場運行情況,石瑛表示,國內煤炭供應能力有保障,中長期合同“壓艙石”作用進一步顯現,宏觀經濟復蘇將支撐煤炭需求回升,在多因素影響下電煤需求降持續減少。
石瑛稱,雖然,各地政府及煤炭企業對煤礦安全、環保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加,或將對煤炭生產產生時段性影響。但是,國家有關部門正有序推動大型煤礦項目建設,據協會統計千萬噸的礦井52個,煤炭產能將呈現穩中有增態勢。預計,下半年煤炭產量繼續增加,并高于上半年。
進口煤量或將低于去年同期。隨著我國煤炭行業去產能的完成,自給能力增強,進口煤作為國內煤炭市場的補充,其邊際效應逐漸趨弱。相關政府部門將根據我國煤炭市場運行的實際情況,在保障國家用煤安全的基礎上制定進口煤政策。
國家相關部門很重視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履約工作,并于今年將中長期合同履約情況納入企業信用記錄。后期,隨著煤炭中長期合同監管工作有序展開,企業對合同履約工作重視程度提高,煤炭合同均衡履約將得到有力保證,煤炭中長期合同的“壓艙石”作用將進一步顯現,煤炭市場有望相對平穩運行。
后期,我國疫情防控成果將繼續鞏固,復工復產深入推進,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工業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回升向好發展勢頭,帶動煤炭下游行業生產加快恢復,煤炭需求將繼續回升。
但水電出力繼續增加,風電、光伏發電等延續快速增長勢頭,非化石能源發電對煤電的替代作用將更加明顯;而且目前全國火電企業存煤已達到歷史同期最高水平,這將制約企業的采購意愿,對煤炭特別是電煤的需求會有所抑制。
總體來看,預計下半年煤炭市場供需相對穩定,價格將維持在合理區間,但市場的不確定性與煤炭經濟下行的壓力依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