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開始,港口煤價開始高位跌了,動力煤期貨也高位跌了。今日智庫認為,高位回落,基本符合市場預期,關鍵是看短跌還是長跌。
據今日智庫中國煤炭大數據中心的數據,4月27日,豐礦動力煤指導價,秦港5500為795元/噸,秦港5000為704元/噸,環比昨天都下跌了1塊。這個趨勢,在很多人“漲”聲一片的情況下,或許是一個清醒劑。
之前,今日智庫反復在談,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炒作煤價,意義不大。習近平主席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提出,要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并再次強調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的著力點,是中國將嚴控煤電項目,“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
中國已決定接受《〈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加強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還將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應該說,要用世界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需要開展的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意義,既是為了提高國民生活質量,也是為了提升國家綜合競爭力和國際話語權。
中國為了3060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也是動真格的了。據國家能源局《2021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56%以下。新增電能替代電量2000億千瓦時左右,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28%左右。除此之外,還有保障供應、質量效率、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等多項要求。
根據市場信息,未來國內的煤炭產量可能限制在41億噸,進口差不多2億噸。明確管用的限煤硬措施包括:禁止煤電制氫、縣城以上停止分散供熱,全部改集中供熱、能耗高的電廠開展節能改造。面對當下的能源問題,國家已經出手直接調節煤炭的產能、消費以及穩定煤炭交易市場,此舉足見國家進行能源產業改革的堅定決心。
今日智庫認為,過去十年,中國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量的占比已經從70%左右下降到去年的56.8%。世界看到了中國的行動,然而國家并不止步于此。煤價會有波動,維持高位不符合邏輯,維持在合理區間會是長期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