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夏末,港口運輸供需雙高,市場詢貨較少,部分剛需用戶被動接貨。而上游產地持續強勢,發運成本走高,部分貿易商出現恐高心里,環渤海港口市場煤貨源并不多。筆者分析,下游庫存增加緩慢,而環渤海港口貨源有限,短期價格有支撐;但后期隨著終端日耗下降,本月中下旬,煤價有回調可能。
今年,在經濟增長的強勢拉動下,能源消費不可避免地有所增長。夏季是傳統用煤旺季,民用電負荷偏高,疊加工業企業加快生產,帶動電廠日耗保持高位運行。而夏季過后,高溫退去,電廠日耗下降不可避免。但終端需求并不悲觀,金九銀十是工業生產旺季,疊加冬儲補庫壓力,煤炭運輸依然繁忙;隨著疫情的好轉,前期錯峰生產的建筑、鋼鐵、化工、水泥等高能耗行業將恢復生產,工業用電負荷得到提振。
進入八月份后,上級關于煤炭增產增供的措施初見成效,保供政策不斷加碼,產量釋放加快。數據顯示,8月1-26日,鄂爾多斯煤炭日均產量195.8萬噸/日,月環比增加14.7萬噸/日,從供應端有力保障了煤炭市場的穩定運行。此外,9月7日過后,南方高溫逐漸褪去,華東地區氣溫降至30攝氏度以下,南方民用電負荷降低。加之降水增多,清潔能源發電貢獻加大,火電壓力減輕,煤炭供需偏緊局面有望得到緩解。而上游煤炭增產的落實,煤炭供需缺口將得到彌補,煤價重心將下移。
秋天是傳統的耗煤淡季,民用電負荷偏低,部分電廠對所轄機組進行檢修。從今年情況分析,在鋼鐵限產、氣溫降低的情況下,即使水泥等行業復產,九十月份,實際耗煤數量仍可能較八月份減少1000萬噸左右。但是,秋季也并非全都是利空消息。今年夏末,社會各環節庫存偏低,其中,全國重點電廠庫存較去年同期竟然減少達2300萬噸。由此可見,補庫需求依然存在;特別是冬季供暖到來之前,不利于維持低庫存策略。因此,九十月份將成為終端客戶進行冬儲的關鍵時間節點。
每年,我國沿海地區海上調入煤炭約為10億噸,其中,進口煤約占22%,進口煤在市場供應中貢獻不小。而近期,印尼礦區降雨增加,對煤礦生產發運影響加大,部分煤礦因此宣布不可抗力;疊加煤價與海運費雙高影響,操作難度加大,對國內沿海煤市補充作用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國內煤市更加活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