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自法蘭克福飛往柏林泰戈爾機場的漢莎航班LH190利用混合10%新生物燃料farnesan執飛。這是歐洲采用這種混合燃料飛行的首個定期航班。
Farnesan是由法國達道爾石油公司和總部位于美國的生物科技公司Amyris共同開發的一種糖基生物煤油,于今年4月獲得RSB(可持續生物燃料圓桌會議)認證。
漢莎集團在替代燃料征途上到達了一個新的里程碑。上周,自法蘭克福飛往柏林泰戈爾機場的漢莎航班LH190利用混合10%新生物燃料farnesan執飛。這是歐洲采用這種混合燃料飛行的首個定期航班。Farnesan是由法國達道爾石油公司和總部位于美國的生物科技公司Amyris共同開發的一種糖基生物煤油,于今年4月獲得RSB(可持續生物燃料圓桌會議)認證。
此前,法蘭克福--柏林航班已于2013年秋在德國漢堡漢莎技術公司實驗室進行了相關試驗,作為歐盟“混合燃料研究”項目的一部分。試驗表明,燃料混配可改善燃料排放特性。Farnesan于2014年6月獲準用于與石油基煤油混配使用。
要想將公司與高校和企業共同開展的研究項目運用于實踐,漢莎集團還得有賴于麻瘋樹——麻瘋樹是一種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含油植物。漢莎與德國第三大能源公司EnBW的子公司JatroSolutions GmbH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實現麻瘋樹生產的商業化生產。未來,漢莎將幫助這家新興企業建立原料供應鏈,確保源自麻瘋樹的生物合成燃料供應。
負責漢莎航空生物燃料的副總裁JoachimBuse指出:“為保證航空生物燃料的供應,必須以極具競爭力的價格持續種植必要的原料。因此,漢莎集團公司十分重視對可持續生產原料進行具有公信力的認證,并且尊重社會和發展政策層面的注意事項。對于JatroSolutions而言,我們找到了一家得力的合作伙伴,他們具有與我們相同的價值觀和可持續發展愿望。”
此舉是最近結束的“burnFAIR”項目的延續。2011年,漢莎成為在定期日常運營中使用混合生物燃料的全球首家航空公司,當時針對法蘭克福-漢堡航線上的空客A321進行了為期六個月的執飛試驗。除了長期試驗,同時進行的還有對排放的詳細測量,以及關于生產流程和生物質可用性的研究工作。
憑借其生物燃料戰略2020,漢莎集團一直努力踐行其氣候保護承諾。漢莎積極參與各種行動,譬如,SAFUG(可持續航空燃料用戶團體)和aireg(德國的可再生能源航空計劃),其目的是建立起未來為漢莎集團供應生物燃料的全新供應鏈。自始至終,其當務之急就是,對原料的種植和加工進行認證,并關注食品安全標準和生物多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