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總工會:將妥善做好去產能行業職工的安置工作
4月10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召開2018年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全總新聞發言人、宣教部部長王曉峰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工會將積極協作地方黨政妥善做好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去產能職工的安置工作,推進以精準幫扶為重點的服務職工體系建設,加大困難職工幫扶解困工作力度,做好社會托底工作。
張飛龍點評:煤炭去產能過程中,供給側改革確實改善了近幾年來煤炭行業的盈利能力,也改善了企業的負債水平,但員工安置問題一直是困擾企業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問題。尤其是今年后,去產能部分已經大部分是在產的產能,而不是“僵尸煤礦”,同時企業職工在轉崗過程中面臨年齡層次偏高,技能素質單一等等問題,這需要社會各大相關部門協同,建立完善的體系保障職工安置。
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中的占比2040年將降至36%
《BP世界能源展望(2018年版)》中文版4月11日在北京發布。“中國專題”部分指出,預計中國能源需求增長在展望期內會降緩至年均1.5%,不到過去二十年年均增速(6.3%)的三分之一。
雖然能源需求增速放緩,2040年中國在全球能源消費中的份額仍占約四分之一。
對比歷史降幅年均2.5%,在展望期內中國能源強度以年均1.7%的速度下降。
中國的能源結構繼續演變,煤炭占比從2016年的62%降至2040年的36%。
張飛龍點評:2018年的能源效率目標是同比下降4%以上,按照“十三五”規劃的要求,到2020年單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5%。在這能耗效率逐步提高的同時,加上GDP增速的下滑,綜合能源消費增速的下滑是毋庸置疑的。若GDP保持6%的增長,而能效若每年能降低4%,則能源消費增速僅為1.76%。
2018年中國煤炭進口量可能降至2.5億噸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副秘書長趙建國日前表示,2018年國內煤炭產量可能從去年的35.2億噸增長至36.2億噸,煤炭進口將由去年的2.71億噸降至2.5億噸,全年煤炭總消費量將穩定在38.2億噸左右。
之前,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梁敦仕曾預計,理想狀態下2018年我國全年煤炭進口的同比增幅在10%左右,進口總量或許會超過3億噸。
張飛龍點評:今年作為新增產能置換加速落地的一年,預計產量恢復是毋庸置疑的,前期《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對今年產量的預期是37億噸,但今年在供給側改革進一步推進,同時金融去杠桿力度加大的背景下,預計會略低于預期。因此在整體的供求中,進口依然是重要的供應補充。但今年進口規模將有所收窄:(1)國內價格大幅回落,價差驅動的進口動力減弱;(2)進口煤限制政策提前到4月1日再次落地,在去年損失較大的情況下,今年無論是貿易商還是下游終端進口都更為謹慎。因此我們預計2018年進口量在2億噸左右,其中廣義動力煤進口1.5億噸左右。
山西:梳理淘汰單機30萬千瓦以下所有煤電機組
近日,山西省經信委、發改委、環保廳4月2日聯合下發通知,進一步梳理單機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情況,淘汰關停落后產能。
通知要求各市經信委會同發改、環保等相關部門認真排查梳理轄區內單機30萬千瓦以下所有煤電機組(含自備、背壓機組),確保排查梳理機組無遺漏、信息完整準確。各市要進一步加大淘汰落后力度,在認真梳理本市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基礎上,將不達標且不具備改造條件的機組全部列入關停淘汰范圍。要進一步提高認識,以此次排查梳理為契機,建立環保、能耗標準倒逼機制,加大煤電去產能工作力度,對于故意瞞報逃避關停淘汰責任以及報送機組有遺漏、信息不準確地市,將視具體情況依法依規約談和問責。
張飛龍點評:此前發改委等16部委聯合發文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問題,淘汰關停不符合要求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主要任務包括,依法依規淘汰關停不符合要求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對未核先建、違規核準、批建不符、開工手續不全等違規煤電項目一律停工、停產,并根據實際情況依法依規分類處理;預警等級為紅色和橙色的省份,不再新增煤電規劃建設規模,2020年底前已納入規劃基地外送項目的投產規模原則上減半。從2017年從山西的角度來看,全省發電裝機容量8072.71萬千瓦,其中火電6366.49萬千瓦,而火電利用小時僅3992小時,低于全國4208.9小時216.9小時,裝機過剩問題較為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