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石油產量再創歷史新高 出口遭美國擠壓 | 11-24 |
俄羅斯能源部日前在莫斯科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俄羅斯10月份平均日產原油1059萬桶,比9月份原油日產量增加6萬桶,再創蘇聯解體以來的歷史新高。若以噸計算,俄羅斯10月份原油產量達4477萬噸。統計數據還顯示,俄羅斯10月份天然氣日產量同比大幅增加14%,達20.2億立方米。 今年7月,俄羅斯原油日產量曾達到1053萬桶,創下1988年來的最高紀錄。有分析認為,俄羅斯接連突破原…… |
天然氣挑頭能源價格改革 目標鎖定上游和渠道開放 | 11-22 |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推進水、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對于能源領域的改革思路:天然氣價格放開將是突破口。”一名接近發改委的人士對上證報記者表示,“天然氣價格放開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對生產主體的放開,實行多元化供氣;第二是渠道開放,管網建設引入第三方。” 上述改革思路得到多方呼應。能源局在日前召開的傳達學習貫徹十八屆三…… |
衢州地區年底前可用上“西氣東輸”天然氣 | 11-22 |
“經過數月的努力,終于迎來了收獲的時刻。”近日,江城管道燃氣有限公司中心氣源站,成為衢州地區首家通過衢州特種設備檢驗中心驗收的大型管道氣源站,也是衢州市首家大型天然氣站,包含西氣東輸二線管道氣和LNG應急氣源站。 層層把關、事無巨細……此次驗收經過焊縫探傷,強度試壓,氣密性試驗等多項程序,驗收對象主要包括公司氣源站內輸氣管,調壓撬及其他輔助管道。“此次驗收通過標志著江城管道燃氣公…… |
煤炭資源稅的從價計征改革有望于明年內實施 | 11-21 |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資源稅改革”、“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 財政部財科所完成的一份研究報告稱,煤炭資源稅的從價計征改革將于明年上半年內實施,到2015年末,資源稅的從價計征改革擴展至其他礦產資源。 近幾年,我國資源稅改革從未止步。前兩年,原油、…… |
15家煤企欲成立中國煤炭銀行 未獲批已招兵買馬 | 11-21 |
民間資本進入金融行業熱情有增無減。日前,各地民資銀行申辦熱潮依舊如火如荼。 與多家上市公司成立民資銀行不同的是,多家煤企欲共同成立中國首家煤炭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中國煤炭銀行仍在審批當中,能否通過審批也尚不得知,但其官方網站在10月28日卻早早上線。 官網顯示,目前有15家大型煤企參與了煤炭銀行,除了山西省內的晉煤集團、同煤集團等12家大型煤企,還有河南的義馬煤業集團等…… |
福建汽柴油批發價反彈 業內:月底油價將上調 | 11-20 |
上周五,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下調160元和155元。隨后,福建市場成品油批發價同步調整,不過下調幅度僅在50元/噸以內。本周,福建汽柴油批發價出現反彈。 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每日監測數據顯示,上周油價下調后首個工作日,福建市場成品油批發價波動區間僅在20-50元/噸左右。中石化0號柴油批發報價7980元/噸…… |
今冬天然氣緊張 本月起江蘇常州試行階梯氣價 | 11-20 |
昨日,常州港華召開的2013冬季高峰供氣客戶座談會上,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坦言,今年冬季的供氣形勢相對比較緊張,未來幾個月的日均供氣缺口將達10~30萬立方米,“如果遭遇極端的低溫天氣,缺口將達到60萬立方米以上。” 民用地暖客戶已經達到2800多戶 常州港華燃氣有限公司運行調度部經理吳宣東介紹,目前在常州地區,該公司的民用天然氣客戶近43萬戶,工商客戶2200余戶。目前該公司的天…… |
燃氣進京新線下月開始供氣 緩解北京用氣緊平衡狀態 | 11-20 |
昨天,記者從北京燃氣集團獲悉,大唐煤制氣管線預計下月中旬投入使用,這條最新接入北京的燃氣管線,趕在北京冬日供熱高峰到來之前投用,每天可向市政燃氣管網注入400萬立方米煤制天然氣,緩解北京用氣緊平衡的狀態。 大唐煤制氣管線是陜京四線煤制天然氣支干線管道。建成初期,每天有400萬立方米來自內蒙古赤峰克什克騰旗的煤制天然氣經此引入北京,可大幅提高對密云、懷柔兩個郊區及北部城區的供氣能力…… |
山西煤層氣開發加速 中石油力求融入地方 | 11-19 |
初冬,在山西東南部沁水盆地內,數十家煤層氣開發公司的鉆井林立,生產繁忙。中石油華北油田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山西沁水盆地的煤層氣開發可謂群雄逐鹿,中石油方面已和山西地方政府、企業合作開發多年。此間,山西煤層氣開發步伐加速。 央企地方相爭多年 山西省晉城市地處沁水煤田腹地,煤層氣儲量達6.85萬億立方米,占山西的2/3、全國的1/4,是國內勘探程度最高、儲量條件穩定、開發潛力最好…… |
“煤改氣”工程遭遇多重尷尬 供暖成本大大增加 | 11-19 |
去年非民用天然氣每立方米2.26元,今年調整為每立方米3.6元,而實際供暖成本達每立方米9.2元。“煤改氣”減少了污染,但供暖成本卻大大增加。記者了解到,有的居民在5個月的供暖季中只能取暖4個月,有的社區面對千萬元缺口一籌莫展。如何在環保和百姓溫暖過冬上實現平衡? 近年來,城市霧霾這一“頑疾”一直困擾著人們的生活。今年我國平均霧霾日數更是為1961年以來最多。隨著北方供暖季的到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