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和成效。
1.完善體制機制,建立健全政策法規。
——加強組織領導。省政府于2007年成立省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并于2010年調整為省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由黃華華省長任組長,切實加強對我省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工作的協調領導。建立健全政府節能工作問責制,將節能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
——完善法規和政策措施。“十一五”以來,我省陸續出臺了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節能、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規,包括《關于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粵府〔2005〕83號)、《印發廣東省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粵府〔2007〕66號)、《關于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決定》(粵發〔2008〕7號)等,制定、修訂了《廣東省節約能源條例》、《廣東省封山育林條例》、《廣東省濕地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和省政府規章。
2.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提出引領現代產業發展的500強項目。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成效初顯,三次產業比重由2005年6.3∶50.4∶43.3調整為2009年5.1∶49.2∶45.7。2009年,全省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7.2%,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4.3%,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1.1%。
——加快淘汰高耗能的落后產能。嚴格項目準入管理,加強新上項目的節能審查。實施財政補貼和嚴格的差別電價政策,至2009年底,省財政共下達淘汰落后鋼鐵補助資金8337萬元,下達淘汰落后水泥補助資金1.085億元;對落后水泥、鋼鐵企業在取消峰谷電價基礎上每度電加價0.2元。至2009年底,關停淘汰落后鋼鐵產能1039萬噸,淘汰落后水泥產能5184萬噸,均提前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一五”目標任務。
——狠抓重點領域節能。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推進工業、建筑、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節能。“十一五”前四年,我省單位生產總值(GDP)能耗從2005年的0.79噸標準煤/萬元下降到2009年的0.684噸標準煤/萬元,累計下降13.89%。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組織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建設了一批有典型示范意義的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從生產和服務的源頭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大力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舊資源,不斷完善廢棄物回收、加工、利用體系。建設節水型社會,完善節水法規制度。
3.優化能源結構,發展低碳能源。
——積極實施“上大壓小”政策。至2009年底,關停小火電機組1096萬千瓦,提前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一五”目標任務。2008-2009年,獲國家核準新開工建設大型電源和清潔電源項目1626萬千瓦。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積極推進天然氣開發利用,大力發展核能,加快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至2009年底,全省核電裝機395萬千瓦、風電裝機超過50萬千瓦,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電源約占省內電源裝機總量的34%。
——做好節能發電調度試點。積極開展節能發電調度試點,通過將發電機組按能耗高低排序,確保高效環保機組多發,效率低、污染重的落后小機組少發或逐步退出發電市場,取得了顯著的節能效果,2009年全省燃煤機組節約標準煤約90萬噸。
4.積極發展林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抓好林分改造、東江流域水源涵養林、沿海防護林及紅樹林、綠色通道及農田林網、城市林業和水土流失治理等重點林業工程建設。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啟動中國綠色碳基金碳匯造林項目。穩步開展林業生態縣創建活動。至2009年底,全省森林面積達1.48億畝,森林覆蓋率達56.7%,活立木蓄積量達4.18億立方米。
——保護和培育自然生態系統。加強濕地保護,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海豐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完善自然保護區網絡體系,至2009年,全省共有自然保護區373個,面積179.9萬公頃,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個。保護海洋資源環境,至2009年,全省共建成20個人工魚礁區,形成了沿海海洋牧場帶雛形。
——加強城鎮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至2009年底,全省已建成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239座,日處理能力達到1357萬噸,污水處理率達60%;全省建成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39座,日處理能力達到3.7萬噸,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7%;各縣(市、區)基本建成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各地級以上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
5.嚴格實行計劃生育,有效控制人口增長。
認真實施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千方百計穩定低生育水平,初步形成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人口發展模式。全省政策生育率由2005年的85.5%提高到2009年的94.3%。2009年全省人口出生率為11.78‰,自然增長率為7.26‰,比2000年分別下降1.13和0.88個千分點。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深入專題了解: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