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宣布上調電價平均每千瓦時約3分錢,此舉可使火電企業獲得喘息之機,但是對于有色金屬、多晶硅等眾多耗電大戶來說,生產成本陡然攀升必然使得已經遭受市場需求萎縮的企業面臨虧損壓力。
電解鋁成本增加400元
“平均上漲3分錢的話,電解鋁企業每噸生產成本將增加至少400元”,河南省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劉立斌告訴網易財經。安信證券的報告則指出,對電解鋁企業來說,電力成本約占40%,本次電價上調,將增加鋁廠生產成本420元/噸。電解鋁是高耗電行業,每噸用電量最高約為1.45萬千瓦時。
有色金屬行業受影響的還包括銅和鋅等,但是長城偉業分析認為,國內電價上調對銅、鋅的影響,遠弱于鋁,且該消息前期市場已過多炒作,實際影響力已提前消化。而銅合金由于耗電量高達每噸一萬噸,預計每噸生產成本將上漲200多元。
此外,另一個受到重點打擊的行業就是多晶硅。雖然光伏產業屬于清潔能源但是提取多晶硅則需要消耗大量電力,此前有數據稱多晶硅的每噸能耗達到20000度電,甚至高于電解鋁。四川一個企業已經表示,此次上調電價將提高多晶硅每噸生產成本至少7000元左右。
相比較來說,鋼鐵行業反而成本受影響比較小。我的鋼鐵網咨訊總監徐向春表示,電價上調對鋼鐵企業成本有一定影響,但是那些擁有自備電廠的大鋼廠受損更小。根據我的鋼鐵網分析師曾節勝的測算,電價平均每千瓦時上調3分錢,將增加鋼廠噸鋼生產成本15元左右。
高耗能企業為電價買單
決策層上調電價顯然也有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的訴求,國家發改委體改所產業室主任史煒昨天曾公開表示,“我們通過價格的杠桿來控制企業更多的消耗電,生產企業、高能耗企業要為電價上漲買單”。
華創證券對此認為,中國政府也有意通過價格杠桿,抑制部分地區高耗能電力需求,因此,對高耗電企業來說,企業利潤必將受到壓制,相關高耗電企業如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紡織、化纖等受影響較大。
這已經是相關產業今年以來第三次受到上調電價的影響,華訊投資認為,對于那些強周期性高耗電行業而言,此時上調電價,無異于將它們僅有的利潤空間吞噬,或者說是虧損繼續擴大,如再加上環保成本的提升,在經濟繼續平穩下滑的大背景下,這些行業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還將陷入萎縮,“官方PMI數據或許能印證此觀點。”
市場低迷多行業面臨虧損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2月1日發布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0%,環比回落1.4個百分點,自2009年初以來首次回落到50%以內;同日公布的匯豐中國制造業PMI指數也是創下32個月來新低,降至47.7%。 在專家看來,PMI指數回落預示著中國經濟增長呈現放慢態勢,市場需求開始萎縮,這在一些上游基礎性產品領域表現的更為明顯。中國鋼材價格三季度已經遭遇大幅震蕩下跌。我的鋼鐵網咨訊總監徐向春表示,鋼價經過大幅下跌后目前處于弱勢盤整的時期,未來可能會逐步走穩,年前應該不會有大的變化。
電解鋁價格在8月份攀上高點每噸18000元后,現在已經跌落到16000元下方徘徊。安信證券的報告認為,“如果電解鋁價格保持不變,鋁廠將大幅虧損。”劉立斌指出,實際上河南省的電解鋁企業基本已經處于虧損狀態。此外,電價上調后對產品售價和生產成本已倒掛的錳企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行業虧損將更趨嚴重。
產能過剩和需求減弱嚴重打擊了多晶硅產業。過去一周多晶硅現貨價格也下降了8.6%,跌至30.19美元/公斤。保利協鑫國內投資者關系負責人汪滿健此前表示,現在多晶硅價格已在30-35美金之間,明年一季甚至有可能跌破30美金。糟糕的局面已經導致國內多家企業傳出虧損和裁員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