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全球性金融海嘯,減緩了我國經濟增長腳步的同時,讓調整經濟結構、節能環保成了時下最熱門的字眼。隨著政府一系列財政補貼和激勵機制的出臺,節能服務產業迎來了破局的良機,一個個或大或小的節能服務公司在產業的變局中演繹著生動、鮮活的生存故事……
從融資難到投資公司主動上門
“舉一個通俗的例子,假如有人要在不影響電器使用種類、使用時間和使用效果的前提下,全面接管你家里的電費支出,然后從節約出來的電費中賺取利潤。你會同意嗎?我們這些企業就是用這種模式為其他企業提供節能服務,最終達到雙贏的效果。”
在剛剛進行的中國北京國際節能展覽會中,當記者詢問“節能服務企業”的概念時,參加展覽的一位業內人士給記者做了一個這樣形象的比喻。
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主任沈龍海表示,無論在國家經濟層面上還是企業運營發展方面,能源消耗從來都不是一個輕松的話題。而在經濟危機和國家政策扶持的雙重背景下,中國節能產業廣闊的發展空間為節能服務企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前景。
從艱難起步的不為人知到步履蹣跚的新興行業,再到如今逐步迎來產業化的“天賜良機”,在不足10年的時間里,一個個節能服務企業在摸爬滾打中體味著整個行業的變遷……
“這次展會沒白來,公司開展節能服務業務4年多,正到了急需擴大企業規模的節點。正愁500萬的資金缺口沒著落呢,展會上就有兩三家投資公司主動找上門來。”
北京阿克姆熱能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吳修所高興地對記者說,在他的展位前,前來問詢節能服務的客戶絡繹不絕,和記者的談話也不得不幾度中斷。繁忙過后,吳修所靜下心來向記者娓娓道來他從事環保事業6年來的酸甜苦辣。
2003年,吳修所根據自己的專業所長,成立了一家鍋爐自動化控制公司。由于經營有方,公司的效益一直不錯,又成為區域內高新技術企業的范本。可“養尊處優”從來不是吳修所的性格,2005年春天,公司走向了轉折點。
當時正值我國節能服務產業剛剛起步,北京還沒有幾家從事這項服務的公司。此時海淀區政府找到了吳修所,詢問他是否有意投身環保產業,思路活泛的吳修所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我當時始終堅信這一點,政策導向的產業一定是有發展前景的產業,而我從事的鍋爐自動化控制公司本身又涉及到環保節能方面。經過上網查閱資料和深思熟慮后,我決定將公司的經營業務轉型,從事節能服務。”
企業的起步階段是困難的,由于吳修所和員工對節能服務都是外行,他用了4個月的時間培訓、充電,練好自己的內功。2005年9月,吳修所迎來了他至今銘記在心的第一個訂單:“當時北京工業大學正要進行校園節能改造,包括鍋爐控制和公共建筑的分時、分溫項目,承接的公司不擅長節能服務,很偶然的一個機會我聽說后,表達了想接下這個活的意愿。雖然一開始也犯嘀咕,但由于準備充分、全程監控,該項目取得了成功。”
第一個訂單只賺到了十幾萬,卻堅定了吳修所在節能服務這條路走下去的信心。
接下來的幾年,公司的業務越做越大,在外地也承接了很多項目。客戶包括交通大學和陶然北岸、珠江羅馬家園等多個小區。去年末的一場經濟危機并沒影響到吳修所的公司,反而是政府的一些節能減排政策讓更多企業意識到調整產業結構、節能環保的重要性,公司的業務明顯增加。基于這方面的考慮,吳修所打算今年擴大公司規模,他已計劃和找上門來的投資公司做進一步洽談。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