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8日~30日在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環保大會上,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蘇明發言時表示:“總體而言,我國當前的財政政策對節能環保行業是很支持的”。
會上,蘇明對我國財政政策下一階段如何支持節能環保行業發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蘇明認為,國家應該繼續大幅度擴大國債和預算內投資,國債和預算內投資方向包括去年未完成的工程項目、三農、環保節能產業以及其他重要的產業。特別是當前和下一步中國要把戰略性新興產業,比如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作為財政投資和政策支持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蘇明透露,國家現在正在討論在稅收政策,從財政政策上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給予更多支持,這些行業包括新能源、新材料、電動汽車以及還有其他的戰略新興產業;在中國推廣省管縣的改革中,國家下一步要建立縣級最低財力保障制度,使各地節能減排任務逐步細化,以推動我國完成2009年哥本哈根大會上承諾的40%~45%的節能減排目標。
從整個宏觀經濟的角度看,蘇明認為我國對于推動節能減排主要有八點政策:
內資企業所得稅和外資企業所得稅兩稅合并政策。目前國家正在研究討論實施兩稅合并推動節能減排的具體細節問題。
產業方面的優惠政策。現在農業稅已經免除,對于投資新興產業,比如新興能源,電動汽車等節能環保行業,國家應該有相關優惠政策,這對鼓勵引導民資是大有幫助的。
出口退稅政策。對一些資源型的產品、能耗高的產品,要降低出口退稅率,甚至要取消出口退稅率,也就是限制這些資源型產品出口。
關稅政策。對進口的技術含量高、先進的節能環保設備和零配件,要繼續減免關稅政策,也包括減免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的政策。
資源稅費和礦業權的改革。這是改善當地生態環境,發展地方經濟所必須的。
征收燃油稅、消費稅、環境稅、碳稅。對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征收這幾種稅是實現國家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的重要手段。
關于節能財政政策的投入手段和支出渠道。這里面包括國債、投資、預算內經費、轉移支付、專項資金等。國家現在有大量專項資金用于節能,包括可再生能源、節能獎勵專項資金、淘汰落后產能專項資金、風能、沼氣、推廣照明產品、建筑領域等等一系列的專項資金。國家應設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專項資金,并在政府采購過程中積極采購節能環保產品。
環境投入和收費的政策。首先,要整合預算內投入和國債投資渠道,確保環境投入的合理增長,也就是要高于財政收支;其次是中央與地方環保事權劃分,中央本級對地方的環保發展做了大量投資,下一步將把這一做法納入法律,再按照功能區的定位加大中央對禁止開發區、限制開發區生態保護的支持;要提高現代排污費的收費標準,近中期要達到降低減排成本;環保專項資金使用應該是源頭控制與末端治理并重。
會上,蘇明對與會各界人士強調:為了節能減排,中國需要開征碳稅,中國的碳稅在開創初期要低稅率,并根據發展需要逐步地提高碳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