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三年內完成240萬平方米公共建筑節能改造 | 09-24 |
聚焦建筑能效提升 三年內完成240萬平方米公共建筑節能改造 2017年11月,住建部確定了包括南京在內的28個城市作為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點城市。作為江蘇省內唯一重點城市,我市要在2020年底前完成240萬平方米的公共建筑節能改造任務,平均節能率不低于15%,通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實施的節能改造項目不低于40%。 既有公…… |
節約投資3000萬 創新覆蓋無天線 | 09-24 |
8月30日8時18分,吉林長春市的市民涌入期盼已久的地鐵2號線,在切身體驗交通動脈帶來快捷的同時,更感受到了通信網絡帶來的便利。無論是在行駛的列車車廂內,還是在站臺或換乘廊道中,隨處都可以看到用手機打電話、看電影、玩網絡游戲的人們,每一個畫面都見證了吉林鐵塔“地鐵開通之日就是通信具備之時”的承諾。 共享 節約行業投資3000萬元 …… |
青州加強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 09-24 |
青州市把低效閑置廠房盤活和廢棄礦坑整治利用作為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的重要抓手,變“閑”為“活”,變“廢”為“寶”,變“散”為“聚”,用土地“三變”全力加強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變“閑”為“活”,青州市積極盤活企業閑置廠房、存量廠房以及騰退廠房,既有效盤活了閑置資源,化解了土地制約瓶頸,又節省了新建項目征地、建廠的資金和時間。變“廢”為“寶”,廢棄礦坑建起…… |
烏市構建節能體系發展綠色建筑 | 09-24 |
9月7日,在烏魯木齊市建筑產業化生產研發基地——新疆遠大華美建筑工業有限公司流水線上,10厘米厚的防火保溫板由兩側鋼筋混凝土包裹澆筑,這是工廠化生產綠色建筑的裝配式建筑預制構件(圍護與保溫一體化的外墻板)。烏魯木齊市積極探索綠色發展之路,大力推進綠色生態城區建設,加快轉變建設行業發展方式,構建建筑節能體系,運用多種方式發展綠色建筑,使烏市民用建筑更加節能環保。烏市從規劃、標準、政策…… |
2018年公共廁所環保升級 旅游廁所成為公共廁所主要增長 | 09-24 |
2015年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抓廁所革命,從小處著眼、從實處入手,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務實之舉。從此,“廁所革命”在中國大地全面展開,不斷深入,激發國人響應從向頑疾宣戰、開啟聲勢浩大的廁所革命開始,國家旅游局先后出臺了《全國旅游廁所建設管理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旅游廁所建設管理指南》等系列文件,修訂出臺《旅游廁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等標準,…… |
廣西 未來3年加強生態基礎建設 | 09-24 |
記者9月4日獲悉,日前廣西出臺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3年作戰方案,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能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根據方案要求,未來3年,廣西將重點實施水環境治理、城鄉生活垃圾處理、特殊固體廢棄物處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生態涵養、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等一系列設施項目建設,分步實現雨污分流,力爭實現…… |
揚州體育公園立體亮燈 體現節儉辦會理念 | 09-24 |
昨晚7:00,體育公園體育館的外墻上出現三個奔跑跳躍的小人,對面的體育場也亮起了明亮的燈光帶。作為本屆省運會的主會場和賽場,體育公園從昨晚起立體亮燈,精心設計的燈光效果與體育公園園林般的環境相得益彰,為揚城的夜色增添了一幅美輪美奐的立體畫卷。 夜幕降臨,體育公園內的“一場兩館”(體育場、體育館、游泳跳水館)紛紛亮起了閃亮的輪廓燈。被稱為“揚州碗”的體育場,周…… |
以廁所革命推進鄉村生態振興 | 09-24 |
農村廁所革命本質上是一種倒逼機制下的生活方式革命,是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鄉村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有力抓手。進入新時代以來,全國各地在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進程中不斷積累新經驗、探索新思路、創新新模式,走出了一條適合國情、具有特色的發展路子。 當前,農村廁所革命遇到的瓶頸主要在供給側。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推動農村廁所…… |
陜北能化基地轉型面臨多重障礙 建設“高端化”能源基地 | 09-15 |
1998年陜西省榆林市獲批成為全國第一個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開啟了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的歷史。經過20年的發展,陜北不僅煤油氣等一次能源生產總量上快速增長,還在能源資源就地轉化上探索新路,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出重要貢獻。但近年來,陜北過度依賴資源、“能源經濟”一家獨大的問題逐步凸顯,高新技術瓶頸、土地環保限制、物流不暢、人才匱乏等也成為陜北能源化工基地發展的重大困擾。當地有關人士…… |
前7月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68.6% | 08-29 |
8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培育和壯大新動能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前7月,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68.6%,太陽能電池等新興產品產量保持高速增長。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在前沿領域加快部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夯實基礎研究的物質基礎,支持發展前沿交叉研究平臺,培育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同時,要著力打造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3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