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大宗商品漲價的消息可謂是傳遍了全球各地,不少商家都開始宣布要預期漲價了,不過我們的生活中漲價其實還不算明顯,不過隨著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漲價潮傳導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到底還會有多久呢?
一、大宗商品漲價引發通脹預期?
根據第一財經的報道,近期,大宗商品又開啟了新一輪快速上行之勢。有色金屬、黑色系價格不斷創出新高。其中,LME銅價突破1萬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普氏62%鐵礦石歷史首次突破200美元大關,與螺紋鋼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國內物價的傳導效應已體現。分析表示,盡管來自外部的輸入型通脹壓力有所加大,但通脹水平總體可控。PPI在未來幾個月可能上升至7%附近,未來貨幣政策可能更多保持“相機抉擇”。
國家統計局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PPI同比上漲4.4%,漲幅比上月擴大2.7個百分點;PPI環比上漲1.6%,漲幅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在主要行業中,油氣開采、石油煤炭加工、化學制造、黑色和有色冶煉加工等行業,環比提升最為明顯。在這方面,4月8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的第五十次會議強調,要保持物價基本穩定,特別是關注大宗商品價格走勢。隨后4月9日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上也指出,加強原材料等市場調節,緩解企業成本壓力。
二、漲價潮傳導到日常生活還有多久?
說是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其實只是第1步,很多人都知道大宗商品實際上是世界各個供應鏈的原材料,所以一旦大宗商品漲價的話,大家最擔心的問題就是我們日常的生活將會受到什么樣的影響?這種漲價潮傳導到我們的日常生活還要多長時間?
首先,我們要明白當前大宗商品價格的漲價這個趨勢只要持續下去的話,必然會傳導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因為這種大宗商品的市場表面上來看是一個比較傳統的供應鏈上游,但是我們不要忘了世界經濟是一個整體供應鏈,上游一旦面臨非常大的漲價趨勢的話,傳導到供應鏈下游只會是時間問題,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大宗商品的漲價傳導到供應鏈的下游一定是會發生的事件,只是這個時間從目前來看可能并沒有那么快,這是因為大宗商品經過不斷的生產供應鏈條的傳遞,實際上是一個能量不斷遞減的過程,再加上不同市場競爭的程度實際上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大宗商品傳導到日常生活的時間也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對于這個時間有一個整體的預期,之后我們再進行分類的分析。
其次,我們從生活日用品的角度來看,對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糧食來說,大家日常的口糧實際上并不用過度擔心,我們國家的糧食是能夠自給自足的,所以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對我們國家日常糧食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大家不用擔心說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導致我們要吃不起飯了,這是不可能出現的事情。當然一些普通的日用品的價格,比如說大家日常喝的可口可樂這樣的飲料,大家使用的一些洗發水啊沐浴露啊這些的價格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但是真正均攤到每個日常生活用品上的價格的上漲幅度還是相對有限的,所以大家不必過度擔心。
第三,對于房地產市場來說,房地產市場實際上可能很多人認為是這不都是鋼筋水泥嗎?既然這些產品的價格都在上漲,會不會導致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呢?但是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是這一些價格的上漲,可能僅僅是代表了一定程度的房地產建筑成本的上漲,但這種上漲的空間還是相對比較有限的,因為對于當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來說,建筑成本在房地產價格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低的,我們不用擔心這種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對房地產市場會有比較大的影響。
第四,對于我們日常生活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可能影響最大的應該是通貨膨脹的預期,就是大家都會預期說未來有可能會出現物價的上漲,所以加大了最近對一些產品的采購,這有可能導致一定程度需求的變化,最終導致局部的一些價格的上漲,所以對于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其實我們應該用一個更加理性的角度看待,這是一個市場發展的必然過程,而市場的均衡其實也會到來,只是時間問題,所以沒必要過度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