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能源最現實、最根本的出路是節能減排,加強政府能源管理,制定節能激勵政策,已成為當務之急。這是今年年初,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有關人士提出的。
9月27日,國務院召開的全國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也提出: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認識節能減排的重大意義,全面落實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下更大決心、花更大氣力,打贏節能減排持久戰和攻堅戰。
作為資源大省,山西在面對節能減排這張“考卷”時,要給出的“答案”除了以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推動節能減排外,還必須解決傳統能源的完美替代能源產品,從而完善節能減排長效機制的建立。在這方面,“氣化山西”的大力推進,對于我省調整能源結構、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依托多種氣源互補,打造特有燃氣產業結構
“氣化山西,就是充分利用我省豐富的煤層氣、焦爐煤氣、過境天然氣以及煤制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替代煤炭等高污染能源,滿足人們群眾生活所需,服務全省新型產業發展,同時大幅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從根本上促進山西節能減排。”省統計局能源處有關人士告訴記者,以我省現有的用氣結構,每使用100億立方米,保守估計將節約標準煤302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175萬噸、氮氧化合物91萬噸、二氧化硫121萬噸。
作為我省氣化山西的 “主力軍”,以燃氣管網建設及綜合開發利用為主營業務的山西省國新能源發展集團,在山西省轉型跨越發展、促進節能減排的道路上先行先試,率先走出了一條低碳轉型之路。
“立足我省能源結構現狀,國新能源提出‘四氣合一’發展戰略,依托完善的燃氣管網,推進天然氣、煤層氣的混輸混燒,在為全面氣化山西確保氣源供應的前提下,有效地調整了能源結構,控制了能源消費總量。”省國新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梁謝虎表示。
目前,我省年產焦炭約1億噸,伴生焦爐煤氣約400億立方米,還擁有占全國總量近三分之一的煤層氣,2015年將達到100億立方米。鑒于此,國新能源在山西推廣氫氣-天然氣混合技術,并在河津建設并投產了HCNG示范項目,實現了省級區域內的多種氣源互補。
依托管網橫豎貫通,實現省內區域性應急功能
今年1月19日上午,我省壽陽縣煤層氣地面集輸先導工程與盂縣—壽陽輸氣管道全線貫通。
這標志著我省天然氣與煤層氣輸氣管道在省內實現了大貫通,在我省具有優勢的天然氣等新型能源有了配套完善、發揮力量的“大平臺”。
“四氣合一”戰略的實施,依靠承東啟西、接南連北的管網布局,使路經山西的西氣東輸、陜京線一二三線、榆濟線等國家級管線與我們建設的省級長輸管線相連接,同時對市、縣和建制鎮進行管網建設,進而逐步完成對重點工業用戶、重點旅游區的全覆蓋。
2003年,經省政府獨家授權,在落實氣源的基礎上,由國新能源的控股子公司山西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開始進行全省天然氣輸氣管道工程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