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省已實現了省內管網貫穿南北,連接東西。中線管道貫穿了大同—太原—晉中—臨汾—運城等我省主要的經濟發展帶,東線和西線則分別貫穿了沁水和河東煤田,“五橫三縱”的管網格局已現雛形。
“橫豎貫通的燃氣管網不僅實現了煤層氣與天然氣的混合輸送,還極大地提高了全省燃氣供應的應急能力,為我省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省社科院能源所的專家表示,“可以說,完善的燃氣管網是全面推進‘氣化山西’最基礎的支撐條件,我省目前已基本具備了這種條件。”
依托科學有效的管理,保障燃氣產業安全高效運營
據悉,為保護我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障石油、天然氣輸送安全,國務院于2010年10月1日頒布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此法進一步明確了天然氣長輸管線的安全責任,成為我國石油、天然氣管道管理的一部綱領性法規。
根據產業發展特性及公司實際情況,國新能源積極引進世界先進的管理理念與培訓體系,并斥資采購大量技術先進的燃氣運營設備,保障了集團公司燃氣產業的安全高效運營。同時,該集團專門制定了相應的安全應急制度,全面建立起“群防、嚴查、重處”三位一體的安全工作體系。并聘請技術總監、安全總監、線路工程師及巡線人員,組成了包括集團安委會、處室安全管理組織、應急值班室等安全管理機構。
在晉中,記者看到了該集團技術先進的安全調控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在全省分設晉北、晉中、晉東、晉南4個管理處,在現代化調控中心網絡監控下,對全省燃氣管網運行情況實行全方位、全天候監控,實現所有站場的自動化遠程管理。同時,在負荷中心太原市、大同市以及平遙、霍州等地分別規劃了5—6座LNG液化調峰廠,以便承擔燃氣運營的應急保障任務,確保省內人民生產生活的和諧穩定。
目前,我省正處于加快轉型跨越、建設綜改試驗區的關鍵時期,有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十二五”期間,國新能源將新建長輸管道1200-1600公里,2015年管網總長將超過3300公里,輸氣能力將達到150億方/年。氣化覆蓋全省91個縣(市、區)、1098個新農村、十大產業集群、100個旅游景點,拉動投資1000億元。屆時,該集團在全省將實現年銷氣量100億立方米,保守估計每年將節約煤炭(標準煤)302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175萬噸、氮氧化合物91萬噸、二氧化硫121萬噸,為我省建立起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產業技術系統、循環發展的產業生態系統和產業共生系統貢獻力量。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