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十一五”期間,工信部曾經對印染行業進行過整合,2009~2011年規劃淘汰產能75億米,并關停了許多小作坊、小企業,但印染行業的結構性問題仍然突出,還需要進一步調整。
另外,印染加工過程中,用水量大、排水量大、排放廢水中污染物濃度高、色度深是主要特點。《2008年重點行業工業污染防治報告》中顯示,在生產同類單位產品的情況下,我國印染廢水中污染物平均含量是國外的2~3倍,用水量則高達3~4倍。印染廢水不僅是行業主要污染物,印染廢水所產生的污泥處理起來也存在一些問題。
分析國內外印染行業生產工藝技術和印染廢水處理技術,從技術本身來說,我國與先進國家沒有太大差距。我國很多大型印染企業對節能減排工作也非常重視,積極開發、應用先進的工藝技術。但是,先進的工藝技術需要先進的生產設備和相應環保設施相配套,并需要較高的運行費用。而我國印染行業是微利行業,很多中小企業在節能環保方面的資金投入相當不足,先進的工藝技術在行業內沒有得到普遍應用。
“十二五”總量控制怎么抓?
“技術中有管理,管理中有技術”將是主要措施之一
“十二五”剛開始,《方案》中就明確提出對印染行業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這對印染行業來說是巨大的考驗。
目前,印染行業所使用的污染物排放標準依然為1992年制定的,即《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4287-1992)》。面對“十二五”減排壓力和減排指標的提高,環境保護部將加快出臺新的行業標準,已經向行業協會征求過意見。
新標準將提高污染物排放限值,這預示著企業節能減排壓力更大,治污成本也要進一步增加。
“十二五”期間,行業協會除了繼續推出先進且實用的技術推動節能減排,將更注重管理減排。陳志華說,“我們會繼續進行技術推廣,但管理方面也會加強,做到技術與管理并重。”
在管理減排方面,行業協會將幫助企業建立節能減排管理制度,如最簡單的獎懲制度、考核制度。要建立三級計量制度,把水表、電表等儀器精確到每一個機臺,這樣就能明確、具體地知道哪里耗能高、哪里耗能少。把計量制度落實到位,才能針對具體工序開展節能減排工作。
開展先進的數字化管理也非常關鍵,運用數字化系統對整個工藝進行在線監測、系統控制等,不僅比人工控制更加精確,還更及時,讓節能減排更加精細化。“技術中有管理,管理中有技術”將是“十二五”印染行業節能減排的主要措施之一。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