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5日,位于浙江海鹽的秦山核電成為安全發電30年的核電基地,已連續安全運行約140堆·年,9臺機組運行業績多年穩定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30年前的12月15日,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核電站——秦山核電30萬千瓦機組并網發電,結束了中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中國核電從這里起步,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七個能夠自行設計建造核電站的國家。
2021年1月30日,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標志著我國在三代核電技術領域躋身世界前列,向建設核工業強國邁出堅實一步。
三十載篳路藍縷,我國核電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被譽為“國之光榮”的秦山核電到作為“國家名片”的華龍一號,我國核電從技術上“一窮二白”起步,到自主設計、建設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躋身世界第一方陣,掌握了核電設計核心技術。
“秦山核電建成發電以來的30年,是我國核工業二次創業、核電事業實現起步和快速發展的30年。30年來,秦山核電不僅成功建成9臺機組,而且保持了高質量的安全穩定運行。同時,為我國核工業的發展培養了上千名骨干力量。中國核工業的發展,離不開秦山。”中核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余劍鋒在12月15日舉行的秦山核電安全發電30周年報告會暨中國核電創新發展論壇上表示,以秦山為起點,我國核電事業成功走出了一條獨立自主、創新驅動、開放合作的發展道路。秦山一期實現了中國大陸核電零的突破,獲得了“國之光榮”的贊譽;以秦山一期為基礎,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瑪核電站,樹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秦山二期實現了我們自主建設60萬商用核電站的重大跨越;秦山三期創造了國際合作建設重水堆核電站的典范,我國核電項目管理實現了國際接軌;方家山核電站實現了自主百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的重大跨越。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今天的秦山核電已經成為運行業績最好的核電基地,創造了單年8臺機組WANO指數滿分的優秀運行業績。”余劍鋒說,秦山核電為我國核電自主跨越和華龍一號研發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悉,30年前,秦山核電站實現我國核電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調試、自主運行管理,標志著我國核工業的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目前,秦山核電擁有專利735項及2項ISO國際標準。華龍一號是我國在三十余年核電科研、設計、制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研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匯集“最高的安全標準、177堆芯、雙層安全殼、能動與非能動安全系統、抗震能力、抗大飛機撞擊能力”等多項重大技術改進,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華龍一號在安全性上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的同時,所有核心設備均已實現國產化,首臺套國產化率達到88%,完全具備批量化建設能力。
秦山核電是目前我國核電機組數量最多、堆型最豐富、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基地,9臺運行機組總裝機容量為66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520億千瓦時。截至2021年12月15日,秦山核電基地累計發電超過6900億千瓦時,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6.53億噸。30年來,秦山核電培育了一大批包括大陸首批35名核電操縱員在內的高素質核電技術與管理人才,輸出2500多名骨干力量。秦山核電還率先邁出中國核電“走出去”發展第一步,1991年并網發電16天后,中巴就簽訂了恰希瑪項目合同,迄今共支持了巴基斯坦6臺核電機組建設,為中巴友誼注入“核能量”。
今年9月,秦山核電30萬千瓦機組成功獲得運行許可證延續,填補了我國核電機組運行許可證延續技術體系和評估方法空白,再次實現了“零的突破”。秦山核電基地的核能多用途利用也正不斷為民生造福,從2021年7月28日開工到2021年11月15日僅用不到4個月時間,秦山核電完成江南地區首個核能供熱項目建設。
據介紹,秦山核電30萬千瓦機組的建設期間,得到了18個部委、100多個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600多個制造廠家、7個工程設計單位、11個施工單位的大力協同,實現了生產調試6個“一次成功”,充分體現了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實現安全發電30年的秦山核電累計投資833億元,年繳稅費約37億元,帶動核電關聯企業近百家,年產值291億元,吸納就業2萬余人,樹立了企地融合發展的典范。
核能發展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70多個專業學科,一次性投資金額大,產業鏈條長,核電投資建設對相當多的產業形成直接和間接的拉動作用。一臺百萬千瓦核電機組,可提供就業崗位近萬個,全生命周期對產業鏈貢獻高達上千億元。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更是帶動了上下游5300多家企業,促進了國家高端重大裝備制造業、相關服務行業的發展,對材料、冶金、化工等幾十個行業的加工技術和工藝水平具有顯著拉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