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三上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综合视频,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國內資訊 >> 正文
實現十一五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目標須加倍努力
來源:不詳 時間:2007/4/25 8:44:58 用手機瀏覽

實現“十一五”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目標須加倍努力
 
――解讀《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資源環境篇
 
國家統計局社會和科技統計司  馬京奎
 
  《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于2007228日正式對外公布。公報第十二部分―――“資源與環境篇”數據顯示:2006年,隨著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逐步深入,國家積極倡導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自然生態保護,加大了對資源與環境保護的投入力度,資源的有效利用與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造成的資源環境壓力也越來越大,資源消耗高、浪費大,對經濟發展的制約問題仍很嚴重,特別是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任務仍十分艱巨。
 
  土地是民生之本,是人類衣食之源。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目前,我國人口達到13.1億,約占世界總人口的22%,我國耕地面積只有18.31億畝,人均耕地僅有1.39畝,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耕地數量有限,質量低下且在退化。2006年凈減少耕地30.6萬公頃(2005年凈減少36.2萬公頃);全年實際建設占用耕地16.7萬公頃,比上年增長20.1%;災毀耕地3.6萬公頃,生態退耕33.9萬公頃,因農業結構調整減少耕地4萬公頃;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36.7萬公頃。實現“十一五”時期全國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億公頃的目標,需要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遏制一些地方違法違規占用土地的做法,充分發揮土地供應的調控作用,采取多種措施切實保護耕地,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
 
  水資源是各種資源中不可替代的一種重要資源,它和人類生存和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保護水資源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水的需求不斷增長,同時水資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的威脅在不斷加劇。2006年水資源總量下降,用水總量繼續增長。全年水資源總量25500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9.1%;人均水資源1945立方米,減少9.6%。全年平均降水量604毫米,減少6.2%。年末全國大型水庫蓄水總量1806億立方米,比上年末減少245億立方米。全年總用水量為5670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0.7%,用水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生活用水增長0.7%,工業用水增長1.9%,農業用水增長0.2%。初步統計,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279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8%。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51立方米,下降9.0%。全國人均用水量為432立方米,保持與上年相當水平。此外,全年曾有3578萬人口、2936萬頭大牲畜因干旱發生臨時性飲水困難。必須進一步做好節水防旱工作,切實加強水污染防治,提高用水效率,采取有力措施,緩解當前的缺水局面繼續惡化的趨勢。
 
  生態環境建設是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黨和政府對此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重大舉措,加大了生態環境建設力度,使我國的生態環境得到了一定的保護和改善。植樹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設和國土整治等重點生態工程取得進展。2006年完成營造林面積457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完成252萬公頃;林業重點工程完成營造林面積297萬公頃,占全年營造林面積的65%;全民義務植樹18.9億株。截至2006年底,全國共命名國家級生態示范區233個,自然保護區達到2395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65個,自然保護區面積15154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5%。新增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2萬平方公里,新增實施水土流失地區封育保護面積6.2萬平方公里。但是總體而言,我國生態環境問題仍較突出,人均森林面積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積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6;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資源短缺、氣候變異、災害頻發、物種滅絕等問題依然嚴重,將給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較大影響。
 
  能源是最重要的地球資源,是支持社會發展的最基本條件,能源問題已經成為可持續發展中的主要問題。我國能源產業規模和生產總量不斷擴大,但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卻不盡合理。煤炭約占能源消費構成近70%,煤炭開采、加工、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產生大量污染物。我國燃煤消費量大,熱效率低,造成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和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完成節能和減排任務十分艱巨。初步測算,2006年能源消費總量24.6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9.3%。其中,煤炭消費量23.7億噸,增長9.6%;原油3.2億噸,增長7.1%;天然氣556億立方米,增長19.9%;水電4167億千瓦小時,增長5.0%;核電543億千瓦小時,增長2.4%。主要原材料消費中,鋼材4.5億噸,增長17.2%;銅372萬噸,下降4.0%;鋁865萬噸,增長32.1%;乙烯939萬噸,增長23.9%;水泥12.0億噸,增長14.5%。能耗增長主要體現在鋼鐵、煤炭、石油、電力等行業。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1.21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1.23%,未能實現“十一五”時期每年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的目標。因此,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產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發展循環經濟已成為當務之急。
 
  空氣質量的好壞反映了空氣污染程度,它是依據空氣中污染物濃度的高低來判斷的。空氣污染是一種復雜現象,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空氣污染物濃度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其中包括車輛、船舶、飛機的尾氣、工業企業生產排放、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燒等,城市的發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氣象狀況等也是影響空氣質量的重要因素。2006年,在被監測的559個城市中,有349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以上(含二級)標準,占被監測城市數的62.4%;有159個城市為三[注]級,占28.4%;有51個城市為劣三[注]級,占9.1%。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將其作為加強環境保護、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措施,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工作力度明顯加大。2006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2594萬噸,比2005年增長1.8%;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431萬噸,增長1.2%!笆晃濉睍r期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每年減排2%的目標沒有完成,其原因主要有:我國經濟增長方式仍然粗放,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還較低;尚未完全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產能擴張;GDP增速高于預期目標,“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減排10%的約束性指標,是在預計GDP年均增長7.5%的基礎上確定的,但去年GDP實際增速比預期高3.2個百分點,污染物排放量也隨之增加;環保投入不足,導致重點治污工程進展緩慢,直接影響污染減排成效;此外,環境執法監管不到位,也是污染物排放增加的原因之一。
 
  2006年,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不斷加強,層層落實減排責任,約束性指標的導向作用開始顯現。去年建成電廠脫硫能力1.04億千瓦,超過了前10年電廠脫硫能力建設4600多萬千瓦的總和,首次實現當年新增脫硫裝機容量超過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全國新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283座,2006年底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6122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6.9%,城鎮污水處理率由52%提高到56%,提高4個百分點;集中供熱面積26.5億平方米,增長5.1%;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3.5%,提高1個百分點。實現今年全國主要污染物減排2%的目標,要采取各種措施,建立和完善科學的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進一步完善統計制度,準確掌握老污染削減和新污染增加動態;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加強重點治污工程建設和運營監管;繼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淘汰污染嚴重的落后工藝、生產能力和產品;積極推進有利于污染減排的立法工作等,切實完成減排任務。
 
  2006年是自然災害較多和災情最嚴重的一年,臺風、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給災區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全年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528億元,比上年上升23.8%。全年農作物受災面積4109萬公頃,上升5.9%。全年發生特大森林火災5起,比上年增加2起;因森林火災造成受害森林面積41萬公頃,增加4.5倍。全年因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218億元,減少34.3%;全年發生赤潮93次,增加11次。全年共發生各類地質災害10.28萬起,造成663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44.2億元。
 
  此外,2006年,我國海域總體污染形勢依然嚴峻,全國海域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約14.9萬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約1.0萬平方公里,其中,嚴重污染海域面積約為2.9萬平方公里。
 
  2006年是“十一五”時期的開局之年,也是經濟增長最快之年,同時也是資源環境面臨嚴峻挑戰的一年。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資源與環境為實現經濟增長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如果不轉變目前的經濟增長方式和資源消耗趨勢,“十一五”規劃提出的資源環境目標就難以實現,資源環境將面臨巨大挑戰。所以,我們應當以節能降耗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以污染減排和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全社會行動起來,提高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意識,加倍努力實現“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從十一五規劃看我國煤炭工業面臨的主要問
經濟專家點評:“三管齊下”實現節能減排目標
立志4年實現能源獨立 烏克蘭天然氣危機催生新政
關于制定青海省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建議的說明
廣西制定“十一五”規劃綱要
甘肅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解讀
湖北省力促建筑節能2010年實現100%達標
十一五重慶投156億在重點領域實施節能工程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化县| 富平县| 肇东市| 曲沃县| 拉萨市| 吉安县| 青冈县| 柳州市| 台前县| 衡水市| 凭祥市| 元氏县| 乐安县| 临武县| 且末县| 建湖县| 元阳县| 井陉县| 余姚市| 嘉荫县| 涿州市| 东至县| 寻乌县| 巴彦淖尔市| 铁力市| 裕民县| 佛坪县| 韶关市| 玉田县| 永善县| 灯塔市| 大兴区| 宝丰县| 神木县| 兴安盟| 遵义市| 哈巴河县| 临安市| 苍南县| 田林县| 城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