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環境與能源挑戰 |
來源:不詳 時間:2007/4/25 8:55:00 用手機瀏覽 |
“在人類社會文明史中,環境與能源問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突出;在中國發展史中,環境與能源挑戰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巨大。”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在此間舉行的亞太環境記協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上發表演講時指出,中國全國范圍內污染排放和資源開發,都超過了環境承載能力。
他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實施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中國經濟以年均8%左右的速度增長。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資源有限、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國家來說,這是了不起的奇跡。但是,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能源危機。
一是環境污染嚴重。根據2003年的數據,流經城市的河段90%受到嚴重污染;75%的湖泊出現富營養化;有近3億農村人口飲用不合格的水。全國近1/3的城市人口生活在嚴重污染的空氣環境中;酸雨區約占國土面積的1/3。全國城市垃圾年清運量1.49億噸,進行無害化處理的僅有一半;工業危險廢物每年產生1100多萬噸,處置率僅為32%。
二是生態環境仍在惡化。沙化土地面積以每年3436平方公里速度增加;森林數量增長,質量下降,天然林不足10%;全國90%以上的天然草原出現退化,每年還在以200萬公頃的速度增加;許多河流開發利用率超過國際生態警戒線(30%—40%),流域生態功能嚴重失調;地下水超采嚴重,華北平原出現大面積的地下漏斗,面積達7萬平方公里,引起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態危機;2003年沿海赤潮發生次數比80年代增加了3倍;有10-15%的高等植物物種處于瀕危狀態;物種資源流失嚴重;外來物種入侵每年造成1200億元經濟損失。
三是老問題尚未解決,新問題又出現了。目前中國的家用電器報廢高峰到來,簡易拆解造成嚴重污染;受工業“三廢”污染的耕地面積達1.5億畝,占全國耕地的8.3%;化肥和農藥使用量過大,農業面源污染突出,農產品安全受到影響;大城市機動車增長迅速,面臨著光化學煙霧的威脅。
潘岳指出,嚴重的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經濟中國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據世界銀行測算,1995年中國空氣和水污染造成的損失占當年GDP的8%。另外,環境問題也危害群眾健康和社會安定。北京市肺癌發病率躍居惡性腫瘤之首,其中大氣污染最重的石景山區,肺癌死亡率比全市平均值高30%。
在能源方面,潘岳認為,中國經濟近年來高速增長使得能源消耗量大增。1990年到2001年10年間,中國石油消費量增長100%(從1.18億噸到2.35億噸),天然氣增長92%(從114億立方米到277億立方米),鋼增長143%(從0.67億噸到1.63億噸)。2003年中國經濟增長9.1%,卻消耗了16億噸煤,2.5億噸油,2億噸鋼材,8億噸水泥。
并且,中國在世界上最大的比較優勢是人口眾多,最大的劣勢是資源不足。中國人口占世界的21%,但石油儲量僅占世界1.8%,天然氣占0.7%,鐵礦石不足9%。正因為如此,中國對國外資源的依存度日益提高。
潘岳指出,過多的人口帶來就業壓力,就業壓力帶來過熱的經濟,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帶來能源的巨大消耗,能源消耗帶來嚴重的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如何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如何降低開采自然資源的總量,如何減少廢物的排放量,是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已到了非常緊迫的時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