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三上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综合视频,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地方動態 >> 正文
生態文明建設助力山西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來源:太原日報 時間:2015-6-9 14:25:38 用手機瀏覽

    山西是典型的資源型省份和能源重化工基地,資源環境制約是當前山西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特別是近年來,經濟下滑與環境污染更是深刻警醒山西的經濟結構和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發展新興產業多元支撐經濟發展的呼聲越來越高。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提出“從根本上緩解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必須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而大力培育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無疑是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實現生產方式綠色化的重要途徑,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背景下,具有巨大優勢和發展前景。

    節能環保產業——山西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節能環保產業是為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技術產品和服務而形成的新興產業。山西是污染大省卻是環保產業小省,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對擴大內需、拉動投資消費,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意義重大。

    1.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2013年,山西萬元 GDP 能耗水平為1.62噸標準煤,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2倍;森林覆蓋率18.03%,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88.56%;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全國年均水平的17%,且85%以上的河流已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半數以上的河流或河段已經喪失了使用功能。因此,盡快遏制生態環境惡化狀況,改善環境質量已成為緩解山西資源瓶頸約束的客觀需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形成一定規模的節能減排工程技術基礎和能力,才能切實解決經濟發展中存在的高耗能、高污染問題,推動經濟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2.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工業社會已悄然地把人類帶入了“高碳經濟”體系。目前山西正處于快速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時期,經濟社會的發展勢必帶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長。據研究,1998-2008年之間,受經濟增長和能源強度的影響,山西省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呈逐年增長態勢,特別是2005-2008年之間,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平均增速達到了55%左右。在能源、資源短缺、環境惡化日益嚴峻的困境面前,發展低碳經濟是必然之選,但發展低碳經濟又不能以犧牲經濟發展速度為代價。節能環保產業既能為節約能源資源、防治污染、保護改善生態環境提供物質條件和技術保證,其本身又是一個推動經濟增長的朝陽產業。要實現山西省低碳減排目標,節能環保產業是最佳的切入點。

    3.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推進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山西作為全國的資源能源型省份,長期以來形成“煤、焦、冶、電”等重型產業結構。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逐漸增大和公眾環保意識逐漸增強的大背景下,傳統的重型產業結構難以為繼,亟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新興產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整個經濟的核心競爭力。節能環保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是促進山西省經濟結構調整、提質增效升級的關鍵所在。

    山西節能環保產業初具規模,發展前景廣闊山西節能環保產業經過近20多年的發展,產業初具規模。已形成一個以環保產品生產為龍頭、以資源綜合利用為主體、以生態環境建設為特色的節能環保產業體系。一些技術、產品、設備已擁有一定競爭實力,有的產品達到了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

    1.特色相對集中。山西省產業結構以煤炭、焦化、電力、冶金等傳統產業為主體,因此山西節能環保產業形成了以資源循環利用產品的生產和經營為主的環保產業結構,尤其是固體廢物、廢氣、廢液的回收和綜合利用。山西省重點支持煤炭、焦炭、電力、冶金、化工等傳統產業的循環化改造,先后建設了余熱、余壓回收煤矸石、粉煤灰、工業廢渣、煤層氣綜合利用及污水、礦井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等一批循環經濟重大示范項目,初步形成了具有山西特點的煤電材、煤電鋁、煤焦化等循環經濟模式。

    2.重點企業突出。目前山西省已有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節能環保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穩步提高,已成長為各自領域里的領軍骨干企業。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在國內率先將城市污水作為水源并采用雙膜法再生回用替代新水,采用分質供水、串級利用、閉路循環、蒸發空冷、“三干”技術、膜濾處理回用等技術措施,大幅提高了用水效率,被列入第一批12家國家節水標桿企業。

    3.創新驅動增強。山西在多個環保產業領域取得了技術和產品優勢。在污水處理方面,有先進的脈沖式旋流澄清凈水裝置、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膜處理一體化設備等技術和產品;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有先進的脈沖袋式除塵器、旋轉電極式電除塵技術、焦爐、礦熱爐脫硫除塵等技術產品;在礦山生態治理、污染源監控和環保藥劑材料生產方面,有室內凈化、多項污染源在線監測儀、脫硝催化劑再生技術與產品;在鍋爐生產和再生質燃料生產方面,有節能型煤粉鍋爐等先進的技術和產品。

    健全法規政策體系,加速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當前,山西節能環保產業正處于加快發展戰略機遇期。為了加快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山西省制定了《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實施方案》,提出了2015年發展目標,即: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1600億元;培育20家左右年產值超過10億元的節能環保企業。隨著山西省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法律、標準的日趨完善和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大,節能環保投入逐年增加,節能環保產業將成為最具有潛力的經濟增長點之一。

    但從目前來看,山西環保產業無論在產業規模上,還是在技術水平上與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甚至周邊省份存在較大的差距,在全國處于中下游水平,與山西嚴重的環境污染狀況不相適應。迫切需要在產業政策、資金投入、技術攻關、公眾意識培養等方面,出臺相關鼓勵政策,將節能環保產業列為山西重點發展和支持的新興產業,因地制宜發展具有山西特色的節能環保產業體系。

    1.完善法律法規。嚴格執行《節能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可再生能源法》和《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完善節能環保法規政策體系,探索建立節能環保產業統計制度。修訂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能效標識管理辦法、節能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強化節能環保執法監督,嚴格節能減排考核,兌現激勵政策,加大懲戒力度,依法查處浪費資源等違法行為,在全社會形成有利于資源保護和節約的法制氛圍。

    2.強化政策支持。各級各部門在土地環評、資金信貸、技術人才等方面,給予節能環保產業建設項目優先配置和傾斜支持。落實有關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發等方面稅收優惠政策。支持重點節能工程、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節能環保裝備制造、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城鎮垃圾處理設施等領域重點工程、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研究設立省級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基金。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發行企業債券,鼓勵金融機構開展綠色信貸,創新面向節能環保產業的信貸產品、服務,逐步擴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的信貸規模。

    3.推進技術創新。設立節能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產能、清潔生產技術創新等專項資金,建立“官、產、學、研、資、用”對接平臺。組建省級節能環保工程研究中心,開展節能環保新技術、資源綜合利用共性關鍵技術攻關;組建全省節能環保產業園區,加速一批節能環保裝備項目產業化;組建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展示交流中心,實現“科研成果+技術產品+用戶使用”無縫對接;培育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環保服務公司,鼓勵其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環境治理特許經營等模式,為企業提供節能環保服務。實施技術和人才引進戰略,支持國內外科研院所落戶山西。

    4.培育公民節能環保意識。強制公開重污染行業企業環境信息,支持社會公眾、中介機構、新聞媒體參與監督。以2015年太原入選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為契機,充分發揮政府、企業、社會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的作用,促進再生資源回收、減量化及再利用。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增強民眾環保意識。制定節能產品和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清單,加大政府采購力度。繼續組織實施節能惠民工程,擴大高效節能產品市場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四川綿陽市節能環保產業聯盟成立
中國第一個環境日:踐行綠色生活 建設生態文明
灰塵漫天到清潔排放 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為藍天做貢獻
山西省明確2015年節能工作主要目標
不再談“化”色變 石化行業創新技術助力節能環保
環境日:踐行綠色生活 建設生態文明
中國全民節能環保 行還是不行
中韓產業園成韓企進軍中國橋頭堡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昆山市| 福贡县| 密云县| 湘乡市| 鄂托克旗| 个旧市| 二连浩特市| 武乡县| 商水县| 东阳市| 元江| 奉贤区| 铜鼓县| 中西区| 绥宁县| 凤庆县| 泉州市| 中山市| 台北县| 长岭县| 泽州县| 冀州市| 鸡东县| 和田市| 房山区| 仁化县| 丰台区| 旬阳县| 浦城县| 云阳县| 砀山县| 甘孜| 武平县| 两当县| 博爱县| 麻栗坡县| 利川市| 黑水县| 伊川县| 舞阳县| 龙井市|